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1110|回复: 3

问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1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知道自然对数e的来历,及其算发?
发表于 2009-8-31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自然对数 e的由来!!  
自然对数  又称“双曲对数”。以超越数??[fc(]e=1+1/1!+1/2!+1/3!+…?=2?71828…[fc)]??为底的对数。用记号“l?n”表示。有自然对数表可查。
  当x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1+(1/x)]^x的极限就等于e,实际上e就是通过这个极限而发现的。它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其值约等于2.718281828...
  它用e表示
  以e为底数的对数通常用于㏑
  而且e还是一个超越数
  e在科学技术中用得非常多,一般不使用以10为底数的对数。以e为底数,许多式子都能得到简化,用它是最“自然”的,所以叫“自然对数”。  
  涡形或螺线型是自然事物极为普遍的存在形式,比如:一缕袅袅升上蓝天的炊烟,一朵碧湖中轻轻荡开的涟漪,数只缓缓攀援在篱笆上的蜗牛和无数在恬静的夜空携拥着旋舞的繁星……  
  螺线特别是对数螺线的美学意义可以用指数的形式来表达:  
  φkρ=αe  
  其中,α和k为常数,φ是极角,ρ是极径,e是自然对数的底。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e或由e经过一定变换和复合的形式定义为“自然律”。因此,“自然律”的核心是e,其值为2.71828……,是一个无限不循环数。  
  “自然律”之美  
  “自然律”是e 及由e经过一定变换和复合的形式。e是“自然律”的精髓,在数学上它是函数:  
  (1+1/x)^x  
  当X趋近无穷时的极限。  
  人们在研究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的冷却、细胞的繁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时,都要研究  
  (1+1/x)^x  
  X的X次方,当X趋近无穷时的极限。正是这种从无限变化中获得的有限,从两个相反方向发展(当X趋向正无穷大的时,上式的极限等于e=2.71828……,当X趋向负无穷大时候,上式的结果也等于e=2.71828……)得来的共同形式,充分体现了宇宙的形成、发展及衰亡的最本质的东西。  
  现代宇宙学表明,宇宙起源于“大爆炸”,而且目前还在膨胀,这种描述与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的熵定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吻合。熵定律指出,物质的演化总是朝着消灭信息、瓦解秩序的方向,逐渐由复杂到简单、由高级到低级不断退化的过程。退化的极限就是无序的平衡,即熵最大的状态,一种无为的死寂状态。这过程看起来像什么?只要我们看看天体照相中的旋涡星系的照片即不难理解。如果我们一定要找到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动力因,那么,可以把宇宙看成是由各个预先上紧的发条组织,或者干脆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一个巨大的发条,历史不过是这种发条不断争取自由而放出能量的过程。  
  生命体的进化却与之有相反的特点,它与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的熵趋于极大不同,它使生命物质能避免趋向与环境衰退。任何生命都是耗散结构系统,它之所以能免于趋近最大的熵的死亡状态,就是因为生命体能通过吃、喝、呼吸等新陈代谢的过程从环境中不断吸取负熵。新陈代谢中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的消除了当它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熵。  
  “自然律”一方面体现了自然系统朝着一片混乱方向不断瓦解的崩溃过程(如元素的衰变),另一方面又显示了生命系统只有通过一种有序化过程才能维持自身稳定和促进自身的发展(如细胞繁殖)的本质。正是具有这种把有序和无序、生机与死寂寓于同一形式的特点,“自然律”才在美学上有重要价值。  
  如果荒僻不毛、浩瀚无际的大漠是“自然律”无序死寂的熵增状态,那么广阔无垠、生机盎然的草原是“自然律”有序而欣欣向荣的动态稳定结构。因此,大漠使人感到肃穆、苍茫,令人沉思,让人回想起生命历程的种种困顿和坎坷;而草原则使人兴奋、雀跃,让人感到生命的欢乐和幸福。  
  e=2.71828……是“自然律”的一种量的表达。“自然律”的形象表达是螺线。螺线的数学表达式通常有下面五种:(1)对数螺线;(2)阿基米德螺线;(3)连锁螺线;(4)双曲螺线;(5)回旋螺线。对数螺线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存在,其它螺线也与对数螺线有一定的关系,不过目前我们仍未找到螺线的通式。对数螺线是1638年经笛卡尔引进的,后来瑞士数学家雅各·伯努利曾详细研究过它,发现对数螺线的渐屈线和渐伸线仍是对数螺线,极点在对数螺线各点的切线仍是对数螺线,等等。伯努利对这些有趣的性质惊叹不止,竟留下遗嘱要将对数螺线画在自己的墓碑上。   
  
。。直接使用公式
e=(1+1/n)^n
n趋向无穷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zhepeng 于 2009-8-31 14:48 编辑

欧拉在研究φ(X)=(1+1/X)x及ψ(x)=(1+1/x)x+1当x无限增大时的极限值时,以指数不等式为基础发现当一个正的自变量X增加时,函数φ(x)递增,而函数ψ(x)递减,而两者的极限值相等,于是他用e来命名这个极限值——也就是自然对数的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对数在中世纪就出现了,首先是在天文上应用
后来由于这些对数需要现用现算,而且算起来很麻烦
于是就出现了以后的对数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4-12-24 00:02 , Processed in 0.0564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