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7304|回复: 16

引力和电磁统一场论的实验证明—刘武青传来的好消息 鲁重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0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力和电磁统一场论的实验证明—刘武青传来的好消息 鲁重贤

刘武青先生再度证实了他多年的实验结果 [1]。即充电后的电容比充电前轻了。他的实验已得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测试证书。他实验的意义是在于:完全出乎目前流行理论意料之外。如果把爱氏的质能公式m = E/c**2 解释为无条件地成立 (注一),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他的实验长期未得认可的原因。

但是,根据引力和电磁的统一场论,这是意料中事。这是由于”荷-质斥力”存在的结果 [2-4]。

备注:这流行的解释,只是属于目前大多数期刊和理论家们的 [5]。但爱因斯坦本人并不同意 [6, 7], 而且是已证明是会错误的 [8, 9]。错误的根源是,爱氏在公式 E = mc**2的推导中,根本上便有不足之处 [10-12]。

参考文献;
1) W. C. Liu, Private communication (September, 2007). See also the website http://www.cqfyl.com.
====
中原协助归类
====
发表于 2008-2-1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楼主发这个帖子是什么动机……
不过百度一下“刘武青”
有如下结果。



刘武青
刘武青  男,1947年8月28日生,重庆开县人。毕业于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中专部地质与勘探专业,重庆市中药材公司计算机室工作,中国发明协会、重庆市发明协会会员。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已申报专利40余项,其中一项公开号为CN86103299A、向全世界公开的时间是1987年,名称为“建立电磁力减轻物体重量概念的教具”的发明专利,在此说明书中,刘武青已经明确提出“反引力效应”即验证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统一的具体方案并进行了常规磁体失重实验,在科学的世界前沿为中华民族争得了一席之地。外电报道外国人是在1991年提出此事,在1996年偶然得到验证,当时外电对此1991年提出及1996年偶然得到验证事件称为“划时代”、“伟大意义”,此事及此专利公开说明书在《科技日报》、《中国专利报》、《重庆电视台》有详细对比报道。1999年12期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专业科学工作者对刘武青最早提出反引力效应、首先发现磁场失重状态的说法表示赞同。另外,刘武青首先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应改名,刘武青因发明成绩突出,事迹被载入《中国当代发明家辞典》、《无花果》等书籍,省、市、国家级别报刊多次报道,多次获省、市“为‘七五’建设出成果作贡献”、“先进个人”等奖励和称号,并获重庆市自学成才三等奖、四川省自学成才一等奖、全国自学成才奖。


刘武青旋光效应
   
英文名称: Optically active effect of Liuwujing


定义

       中国的刘武青先生发现光通过旋转透明介质,对光电池产生的电流、比光通过静止的透明介质时的要大,同时光波长也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刘武青旋光效应。


介绍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有了圆偏振光能够输运角动量以致引起旋转的概念。坡印亭(J.H.Poynting)于1909年将光与力学系统进行类比后,认为圆偏振光具有角动量。5年后,爱泼斯坦(P.S.Epstein)通过计算波作用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感应电偶极子上的力,精确地得到引起旋转的力偶。 如果假设引起光偏振的系统由波和起偏晶片组成,这个系统当然应符合角动量守恒这一普遍规律,所以,必须承认电磁波也具有角动量,而且它的变化与晶片的角动量变化相反。具体地说,光有三类:不旋转的、左向旋转的和右向旋转的光。 1936年,首先是美国人贝思(Beth),紧接着美国人霍尔朋(Holbourn)从实验上证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他们设计了一个圆筒型的暗箱,用一根极细的石英丝将一系列的波片和平面镜悬挂在暗箱中。将一束圆偏振光射入暗箱,结果发现波片发生了偏转。 上述实验虽然验证了光线具有角动量,但是由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频率大于1014赫,所以合力矩极小。即使在实验中采用扭转系数很小的扭丝,如石英细丝,这个偏转角也只不10-3弧度。对这么小的变化进行定量测量,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

        增大作用力矩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增大光线的波长,也就是必须提供频率相对低的电磁波。20世纪40年代,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射频波成为了理想的光源。它的波长要比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波长要大上千倍,作为有别于以前的新光源相当理想。意大利科学家卡拉拉(Carrara)于1949年利用射频波很容易地完成了定量测量光角动量的实验,他采用的装置类似于贝思的,只不过将波片替换成能吸收射频波的器件。-偏振,角动量为零的是π线偏振光。而在当初,得到这样定量的结果相当不容易。

       当然,我们今天已经清楚地知道,光的能量传播以光子形式进行,能量P=h w/2π(h为普朗克常量),因而它同时带有P/w=h /2π的角动量。我们采用右手螺旋法则,定义沿磁场方向右手旋进的光为 光具有角动量这一性质最终被应用于实际研究中,人们通过它得到原子、分子等的能级结构、能级寿命、电子的组态、分子的几何形状、化学键的性质、反应动力学等多方面物质结构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让网友们知道,我用实验证明了电磁力与万有引力有联系

我想让网友们知道,我用实验证明了电磁力与万有引力有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百度一下“刘武青”

不过百度一下“刘武青”
有如下结果。
结果中的刘武青也是本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武青 于 2008-2-10 13:44 发表
我想让网友们知道,我用实验证明了电磁力与万有引力有联系

刘先生是通过测量受电磁力影响的物体在重力场中受重力的变化来说明的吧,请问你如何排除电磁力对实验仪器的影响呢?
简单地说,拿个铁天平去称磁铁,称出来的质量自然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屏蔽是要点

电屏蔽、磁屏蔽是现有的理论及成熟的技术。
对磁体屏蔽后称量。
对电容器屏蔽后称量。

电容器是储能元件,也就是说,电容器有充电前与充电后两种状态。但是,对于电容器的质量来说,是不是这两种状态的质量相等呢?通过大量的实验,这两种状态的质量是不相同的,从理论上分析,电容器充电仅是物体中原子、电子、离子的排列有改变,而数量没有改变。这里又来了一个矛盾,物体的原子、分子、电子、离子的数量不变,但质量却改变。为什么么呢?物理学家们不能解释。我的解释是物体有“电磁质量”。
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2,在这里显然是不能用的,因为,电容器充电没有原子的分裂或原子的聚合。所以说,对电容器充电后的质能关系式,也应该有一个新的公式。
电容器充电后的质量,让物理学家们左右为难。因为,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有局限性了,显然是有些人不想看到的事实。
我就是要提出问题,并且做实验。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
(磁体也类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武青 于 2008-2-25 10:39 发表
电屏蔽、磁屏蔽是现有的理论及成熟的技术。
我的解释是物体有“电磁质量”。

看过您的一些专利,很佩服,相信您与那些所谓民科有本质区别,那我就用电动力学理论推导一下
对低速运动的电子(v<<c,忽略相对论效应),机械动量p0=mv,动能U0=mv^2/2,匀速运动的电子所产生的电磁场为
E=E0(1+0.5b^2-3/2*(br)^2/r^3),其中b=v/c,br是向量的点乘,E0为静电场
B=(1/c)b×E0,b×E0是向量积
由此可以计算自有场的动量p、能量U,过程从略,最终电子的总动量=p+p0=(m+M)v
其中M=4/3(U0/c^2)为电子的自有场的质量(U0为静止电荷的电场能量就是E平方再求积分,具体式子我不打了),称电磁质量
对于运动的电子,当考虑了自有场的动能和能量后,相当于电子的质量由原来的机械质量m变为m'=m+M,即电子运动时,由于它携带着自有场,表现出来它的质量比原先增加M,这部分质量有电磁场贡献,称电磁质量。实验上实际测量到的电子质量m'应当是非电磁的质量m与电磁质量M之和
这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
充电应该会改变电子的运动状态进而影响到电磁质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6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参加讨论

我已将你的推导转到其他的BBS,让更多的网友参加讨论。

谢谢

刘武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容器充电后电子是静止

电容器充电后电子是静止,我没有对电子加速。而是让电子储存在电容器中。也可以这样讲,我让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电容器增加了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3月电容器充电后天平称量数据减小的实验录像

2007年3月电容器充电后天平称量数据减小的实验录像
  1. <embed src="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3MTM5MDQ=/v.swf" quality="high" width="480" height="40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sameDomain"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复制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9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推导不仔细,归根结底就是电场的质量不是新鲜东西,充上电之后场强变化带来质量变化,具体可以看一下《电动力学》,虞福春、郑春开,北大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请去看看其他网友们的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0.3mg还是个比较大的数值
你用的电容的参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10F

10F
2.5V
10法
2点5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想算一下电场
和质能关系扯不上是肯定的
不管结果如何,还是挺钦佩您的,与其YY不如动手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要做更多的实验

上在网上,现在网上上录像很方便,可以将实验全部过程上在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4-12-23 07:46 , Processed in 0.1385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