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1207|回复: 3

冰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6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恒的贝多芬 于 2009-6-17 14:12 编辑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有时需要将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DNA)进行拉伸或摄取。现在这些操作主要通过光镊或声镊实现。

顾名思义,光镊和声镊就是用光或声波制造的“镊子”。
光镊是利用激光制造势阱,使大分子两端落入势阱之中来对其进行操作。所谓“势阱”,就是一个势能比周围都要低的地方,好比地面上的一个陷阱。物体一旦落入其中,就没那么容易出来。移动势阱,势阱里的物体也就跟着移动了。

声镊则是利用超声波形成驻波,在波节处悬浮物体。声镊可以悬浮如甲虫等比较大的物体。

而现在,又有一种新型的大分子捕捉技术,就是标题中所说的冰镊。

冰镊利用的是节流效应。
1852年,焦耳和汤姆孙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发现了节流效应,因此节流效应也叫Joule-Thomson效应。

图中压缩机将气体升压,而水冷凝器的作用是使气体温度保持为T1(因为气体压缩后一般会升温,所以叫“冷凝”。可以控制压缩机,使降温后的气体压强保持为P1,并使右边的气体压强为P2)。多孔塞的作用是使左边的高压气体缓慢地到达右边,这样可以认为多孔塞两边的气体压强分别为P1和P2
实验发现:
1、在多孔塞两边的气体的温度一般并不相等;
2、温度差的大小和气体种类及多孔塞两边的压强的数值有关。
进一步实验发现:
1、对于氮、氧、空气得气体在常温下节流后温度都降低,这叫作节流制冷效应(或正节流效应);
2、对于氢气、氦气,在常温下节流后温度反而升高,称为负节流效应。

只有在足够低温度下才呈现正节流效应。如图2所示,其中μ>0表示正节流效应。


现在回到冰镊的话题上来。
图3是冰镊的原理图,高压气体由螺旋管充入锥型镊管中。由于螺旋管口极细,其效果相当于多孔塞,所以可以控制高压气体的初始温度和压强,使其产生制冷效果。那么尖锥周围的水骤冷结冰,将尖锥与目标物体的一端粘在一起,就达到了摄取目标物体的目的。

图1-1等都是冰镊摄取物体的图片。
用冰镊“捏”起一小块生肉:

把冰镊粘在载玻片上:

用冰镊提起一块铸钢块:


由于生物大分子还是非常小的,所以应用在分子生物实验上的冰镊也得很小,但那么小的冰镊貌似还没有研制出来。



op.26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09-6-17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额....................
头一回了解到...............
很有意思......
这种现象经常见到,只是没想到会用在生物上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足够小的大的也行啊,冰冻的西瓜去籽没准用的上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7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技术应该和钱永键有关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 琼ICP备05005796号 )

GMT+8.8, 2024-10-23 15:26 , Processed in 0.0694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