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947|回复: 0

《大家都来做“民间科学爱好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1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都来做“民间科学爱好者”》

科学普及的“普及”二字的含义是指“面向社会全体人群的行为”,它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理解和认识科学的目的和本质,启迪科学思维,激发对未知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倡导全社会各种力量都来参与科学事业的发展。当大众都具备了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洋人、敢于怀疑一切、善于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之日,就是中国科学技术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之时。而某些否定“民科”的人却提出以目的含混不清、片面强调专家权威作用的所谓“科学传播”来偷梁换柱的取代“科学普及”,因为他们所忌讳的正是“普及”二字,他们的脑子里本没有“平等”的观念,“科学传播”只是个幌子,在他们眼里“民科”都是愚氓,如果既无身份又无地位的“民科”也能对高深的科学问题说三道四,甚至希望解决某些重大的科学问题,岂不是大逆不道吗。所以,科学只属于“科学共同体”,唯有像他们一样的“科学文化人”才有“传播科学”的资格,老百姓只能乖乖地听他们“传播”的陈词滥调和奇谈怪论。他们为了提高“知名度”,千方百计利用在主流媒体的话语特权,杜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话题,一会是什么“科学主义”,一会又是什么“敬畏自然”,其实科学只是人类客观的理解事物的一种方法,哪来的“主义”?自然本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何须“敬畏”!他们甚至照搬演艺界炒作“明星”的手段,哗众取宠的为自己戴上“F4”之类不伦不类的头衔,其最终目的到底是在传播“科学”还是在传播他们自己?
从人类能进行抽象思维以来,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每个人具有的本能天赋,否定“民科”的人有一种奇怪的逻辑,研究科学问题就必须进入“科学共同体”,在“科学共同体”之外从事研究工作就没有价值。按此逻辑,不是专业体育运动队的运动员,你就不要从事体育运动,体育事业只需少数具备争夺冠军资格的运动员就够了,其余的人致力于体育运动都没有价值。但请记住,冠军正是从无数或专业、或业余的运动员中产生的,如果我国没有广泛的体育运动社会基础,只有极少数人从事体育事业,能出那么多世界冠军吗?一个国家如果只有极少数人在“科学共同体”内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而大多数人都被排斥在“科学共同体”之外,甚至连试图推翻某个“著名科学理论”的权利也被剥夺的话,那这个国家的科学事业能够兴旺发达吗?最近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非常6+1”节目办的很好,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些演艺“明星”们其实也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普通百姓只要自己努力同样可以取得演出成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宣传太少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扩大的学习科学知识的迫切需求。无奈的现实是,媒体宣传生活类的内容铺天盖地,科学类的内容凤毛麟角。许多媒体对自然科学内容不感兴趣,而对风花雪月、街谈巷议等话题趋之若骛,埋头科学研究的人无人知晓,“歌星”、“影星”、“球星”家喻户晓!一个没有开阔视野的民族不是伟大的民族,如果国人都是不思进取,鼠目寸光,只关注柴米油盐,不关心宇宙自然的市井庸人,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呢?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边缘思维,因此创造性思维总是与大众认可的社会主流思想格格不入,现今的科学宣传存在众多问题,如许多媒体对创新观点缺少理解,甚至规定不能报道与主流学说有争议的新观点,客观上形成了压制创新的现实。真理是客观的,因为它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在观察同一对象时可能得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当诋毁“民科”的人用大量精力论证“民科”们发表论文的刊物的权威性时,却忘了科学创新的关键是学术自由,学术自由的前提就是人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对科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论其观点是对是错,追求真理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而实践才是检验哪种观点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连这一点基本常识都没有,只迷信什么“基本范式”的人如何传播科学呢?不过,我们应该感谢那些否定“民科”的名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冷嘲热讽才使得“民科”问题浮出水面,他们的贬低反而成全了“民科”们。
对于科学界的丑恶现象,人人都应该口诛笔伐,但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把自己的观点作为划分是与非的标准,更不应该随便给人家扣上“伪科学”的帽子,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手段,它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方法,也有不同的一些概念和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东西都是在发展的,科学的出发点是从怀疑一切出发,百家争鸣正是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的最好方法。某些“民科”的观点中夹杂错误成分再所难免,母须求全责备,古往今来科学家有千千万,像牛顿、达尔文一样有所建树的又有几人,为什么要求“民科”们独立提出的新学说必须个个都是“真理”?“民科”们提出一些幼稚片面的观点,发表一些谬论就不能谅解?“民科”中当然也有不乏行为不端之人,难道“科学共同体”中就都是“圣贤”,目前“科学共同体”内的学术腐败现象也屡见不鲜,黄禹锡不就是现成的例子。科学领域出现一些阿Q式的“革命党”并不可怕,而不许人家革命的“假洋鬼子”才是心腹大患。在“科学共同体”外钻研科学问题的“民科”理应多多益善,倒是习惯翻着“老黄历”指手划脚教诲别人“官科”还是越少越好,至于那些用迷信手段骗财谋利的人本来就不属于“民科”的范畴。在人人急功近利的环境中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能勇于探索已实属艰难,而独树一帜更是罕有,在这种情况下,把“民科”列入另类,与提倡学术创新的精神岂不是背道而驰,国家对“民科”问题应予高度重视,使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所有人都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不要使许多或许有希望的科学成果被拒之门外!
出现科学家的名称是很晚的事情,此前,人们用学问家、自然哲学家等称呼那些研究自然的人,19世纪中期才出现“科学家”这个名称,当时人们还把这类人当作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科学发展历史说明,许多“民科”的一生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度过的,但是,生活的坎坷并不能影响他们独立的人格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多数出自“民科”,历史上所有的科学革命几乎都是先由“民科”开始的,而当时的“官科”都是反对的,但是,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时,自然就没有“民科”与“官科”的身份之分了。能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要看你这个国家是否具有宽松自由的的科学研究环境,是否允许出现挑战权威理论的创新思想,创新属于思维方式的问题,一个瞻前顾后什么都不敢的人,在任何都领域都创不了新,在产生不了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环境中,同样也出不了比尔•盖茨……在思想的荒漠中生长不出创新的参天大树。我国的科学事业迫切需要各方面的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只有不断鼓励思想解放,营造出一种公平的人文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我们需要耐心等待,一直等到全社会都能够容忍“民科”们的“妄想”时,我国“自主创新”的巨轮才能起航。

建一

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anyi11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4-12-23 03:01 , Processed in 0.40860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