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2229|回复: 7

喜欢探讨百慕大未解之迷的进来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日19时至14日5时,一艘美国核动力潜艇在著名的百慕大邻近水域神秘中断了联络,美国赶紧出动航母战斗群展开搜救,同时向国际潜艇救援机构求助。就在各方陷入绝望之际,该潜艇奇迹般恢复联系,且人艇安好,但整个事件却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红色信号弹闪过 核潜艇神秘失踪 当地时间13日清晨,百慕大以东,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海域,美国海军潜艇司令部直属第12潜艇中队“洛杉矶”级“圣胡安”号核动力潜艇与“企业”号航母战斗群展开潜艇攻击与反潜科目训练。  



19时,演习指挥部决定结束当天训练,于是要求航母战斗群和“圣胡安”号返航。就在这一刻,演习指挥部怎么也联络不上“圣胡安”号。夜幕降临时,“企业”号航母战斗群多艘水面战舰看到,“圣胡安”号活动的海域闪过一道红色信号弹———这是潜艇遭遇特大麻烦或者沉没危险时约定的求助信号。“企业”号航母战斗群和第12潜艇中队的指挥官们立即断定:“圣胡安”号潜艇出事了。 防长半夜被惊醒 下命令扩大搜救 得知消息的海军作战部长麦克·穆伦上将立即用加密电话向国防部长盖茨汇报了“圣胡安”号长时间联络不上的情况,并要盖茨做好“最坏打算”。从睡梦中被唤醒的盖茨一边给海军下达扩大搜救行动规模的命令,一边紧急联络白宫。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史蒂芬·哈德雷迅速召集7名助手赶到白宫地下紧急情况室,要求他们做好向总统汇报“不幸事件”的准备。



  

美国军方甚至还通知了潜艇官兵的家属。 14日凌晨4时,美国康州格罗顿海军基地,宪兵分头敲响了“圣胡安”号140名官兵随军家属的门。一名30岁左右的女性家属事后说:“当我看到门前站着两名宪兵,并且表情很不自然的时候,我几乎瘫在地上!不过,由于担心吓到孩子们,我强忍着没有倒下,在一名宪兵的搀扶下,登车来到基地的会议室。” 很快,基地会议室里挤满了神情严峻的官兵家属。一名海军中校沉痛宣布:“我们与‘圣胡安’号失去联络已经有9个小时了,现在正在全力搜救。”惊闻噩耗,许多人当场痛哭失声。 航空战斗群出动 数国际机构增援 杰克逊维尔海域上一派繁忙:“企业”号航母战斗群所有的水面舰只、潜艇和舰载搜寻与救援飞机均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对“圣胡安”号可能作业的海域展开扫网式的搜寻.  



同时,“国际潜艇逃生与救援联络办公室”紧急联络英国、瑞典、挪威和日本的潜艇救援与打捞机构,恳请他们做好“随时增援美国海军”的准备。 通联奇迹般恢复 核潜艇一切安好 14日凌晨5时,“圣胡安”号与外界奇迹般地恢复了联络,并称潜艇和官兵一切安好。格罗顿海军基地于6时将这一好消息告诉给悲伤欲绝的随军家属们,并表示将在美国当地时间15日召集30位家属代表,详细解释“圣胡安”号出事的全过程,并向他们保证现在“圣胡安”号一切安好。 美国海军潜艇司令部发言人克里斯·罗德曼中校表示,“‘圣胡安’号眼下运行正常……他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联络时间……”,没有发生机械故障。



  

留下四大谜团 美国军方高度重视这起事件。五角大楼表示,一定要查清核潜艇怎么会跟外界中断联络长达10个小时。事实上,美国媒体和军事观察家认为这起事件至少有四大谜团:



  

第一,究竟是谁发射了神秘的红色信号弹。既然“企业”号航母战斗群的多艘水面舰只不约而同地看到了红色的信号弹,就说明这不可能是大家全部看错。

第二,有军事专家认为,就算艇长和其他指挥官忘了联络时间,那么140名官兵也不可能集体失忆。  

第三,在失踪的10个小时里,潜艇上都发生了什么?迄今为止,美国海军只字不提“圣胡安”号潜丐艇在事发后的真实情况。  

第四,百慕大的联想是否有道理?百慕大三角海域由于船只、飞机等失事事件非常多,被冠以“魔鬼三角&rdqu;等令人颤栗的名字。此次“圣胡安”号活动海域虽说不在百慕大内,但因为邻近所以引起民众遐想。
发表于 2008-1-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啥时候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化学老师说是甲烷的原因
也有说是哈奇森效应的
再就是外星人之类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LS的哈奇森效应是什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7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器故障也是常有的事,再说俄美英等国家的科技发展远走在前头。也许是他们故弄神虚。说是外星人吧。大自然奥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8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现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4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在06年的一期的<大科技>书上说是哈奇森效应,
而且介绍的很详细,我觉得也很合理,虽然只是推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很像哈奇森效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5-1-5 18:41 , Processed in 0.07214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