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2385|回复: 13

[转帖]这些让人想不自豪都难的“奥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些让人想不自豪都难的“奥赛”
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7日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落下帷幕。中国队6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得金牌,并以总分214分再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俄罗斯队和韩国队分别以174分和170分获第二和第三名。(7月18日 新华网)
    又一次“奥赛”团体第一,这听起来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据悉,自1986年以来,中国队已累计13次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20年获得13次团体总分第一,这样的成绩,想不骄傲和自豪都难。

    这样的成绩,似乎和前阶段丘成桐先生炮轰“奥赛”的泼水言论,作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呼应。日前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数学科学与教育发展论坛”上,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呼吁,国内大学应尽快改变招生时让“奥赛”金牌选手免试入学的做法,因为正是这种选拔制度,引发了“奥赛”的“全国性疯狂”。(见7月05日《华西都市报》)

    丘成桐先生认为,“奥赛”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是引起大家关注数学的一个渠道,应该是一种很好的业余活动、课外活动。但现在的情况却是本末倒置,大家把金牌看作最后的目标。不计其数的中学生在参加“奥赛”训练,连很多小学生也要在周末去上“奥赛”课。

    每年能拿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孩子有多少呢?今年的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有6个。但全国又有多少孩子在“痛心疾首”的参加“奥赛”班?这个数字统计起来,恐怕足以吓倒很多人。而真正适合去参加“奥赛”,拥有某一方面天才和异禀的孩子,又有多少呢?可怕是寥寥无几、凤毛麟角吧。

    不错,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为全球高中学生举办的世界最高水平的数学赛事。中国孩子历来的成绩也很好,但金牌的数量和团体第一的数量,并不说明什么问题。“奥赛”的脸,已经缩小为那几张屈指可数的金牌的“脸”;这些孩子参加“奥赛”的终极目的不是因为喜欢数学,或者是因为拥有数学天赋,“奥赛”已被极端的功利化。利益的驱动,促使“奥赛”的“全国性疯狂”。

    “奥赛”的脸已经被功利的油彩,掩盖了原有的本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关措施,还“奥赛”本来面目。比如,从源头上,在国内大学和重点中学对“奥赛”金牌选手免试措施上是加以必要的制止;相关学校也应积极脱离这种推波助澜的庸俗化免试招收人才制度,以及功利化的个体宣传模式。家长朋友更是要革除浅薄的功利化思维,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作者:李记)
发表于 2008-8-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些得奖的人大多数以后对数学的兴趣会大大减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3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不一定,他们之中或许真的有未来的数学家,只是不知道他们怎么这么聪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4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奥数,但却难以得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4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赛和别的考试不一样。没有兴趣的人极难取得成绩,特别是数学
而有兴趣的人绝不会轻易放弃

我相信学习奥赛知识绝对能活跃思维,至少让你知道解决问题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考虑问题也会更全面。不过前提是你愿意这样思考
现在的问题是太多学奥赛的人对奥赛不感兴趣,不愿意这样学。。但不能因为这个让有兴趣的人失去进修机会

[ 本帖最后由 dragonfly 于 2008-8-4 23:3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赛中个人天赋和兴趣比较重要,家长硬逼着孩子学是学不进去的
那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而已
所以最好不要逼孩子学这些
有兴趣才学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4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嘛,要到一个程度,才会发现数学的美与奥妙,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修为,这个并不是做大量难题或偏题就可达到,而要的是探求。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不喜欢中国的教育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8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获得金牌不能免试进入大学,那么在国内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多少学生还会积极参加竞赛?这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恐怕也是不利的。其实其他学科也是这样,我也参加竞赛(化学),因此想过这个问题。
    总之改革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路还很长,至少短时间内这种局面不会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8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话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
爱好奥赛的人什么环境里都有,虽然有时候不能得到好的培养.但是如果取消免试,那些好不容易有条件学奥赛的人才,可能不得不面临父母的念叨:学这没用的?
父母的行为可能是时代的局限,但我们现在在批评制度,未来会不会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如果不会,那么下一代人就可以体会奥赛带来的好处了--有兴趣学竞赛,无兴趣学基础

另外,光数学而言,真正的爱好者或竞赛突出者不一定非得从事研究职业,历史上的业余数学家还少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1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奥数的人如果没兴趣的话好难学
我自己都是学了一阵就没学了
反倒是自己学一些数学(适合自己难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2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小学初中接触过一下,后来就没有这个兴趣,感觉论坛奥赛情结还是挺浓的,上大2了,弄本看看还是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2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些获奖者表示自己再也不想学习数学了:这都是些被强迫的可怜的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2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才不聪明 都是靠题海战术 他们基本上竞赛时 题型都见过 所以分数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4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没有人真正知道中国得到奥数金牌的秘密了。向西方国家参加奥数的人都只是在原来的学校由原来的老师指导1-2个星期,只有少数情况才去问一下大学的讲师教授。
    而中国的 选手要经过半年的针对奥数的由大学教授的集训。
    中国的再多的牌也是耻辱,是知识界的耻辱。诺贝尔奖拿过吗?

[ 本帖最后由 zzlx9 于 2008-9-5 09:3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4-12-24 21:17 , Processed in 0.0521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