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272|回复: 0

《哟,科学!》杂志2013年第3期发来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5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第3期总第3期##########
#############(呦,科学!)#############
有科学电子杂志社网络出刊.2013年3月9日创刊
########本期出刊日期为2013年3月30日####
主编:司马一 订阅投稿邮箱:cctvzms@163.com
###################################
卷首语:)
不想主义
*赖仲达
人这一生,想得太多了。没钱的时候想着怎么吃饭,吃饭的时候想着怎么吃好,吃好的时候想着燕窝鲍鱼,等到有了燕窝鲍鱼了,又觉得不够享受,又去贪图刺激,结果又没钱了。
没钱了又说苦。但是这个苦是怎么来的呢?谁都知道,这是他自作孽。可他偏偏就不知道。而纵观天下,有谁没有点这样的心态呢?难怪哲学家冯友兰说:现代人都是属于功利境界。人人都是一样,在追求名利过程中,时而沉,时而浮。
都是想太多了。殊不知,人的一生,所有痛苦皆来自欲望。人人都是为富裕的生活而奔波劳累,自残而得温饱。难怪佛要叫我们放下。而谁又能放得下去呢,到头来还是为欲望而生。
那么,我们就取中庸之道,给他来个不想主义。功名利禄虽好,却是温水煮青蛙,不想;狂欢盛宴,纸醉金迷,乃是朱门酒肉,不想;当为烦恼、欲望所折磨,所诱惑时,乃过往烟云,随它个去,不想!
然而人还是要有所想的,否则根据笛卡尔的那句名言,我们就是不存在的,并且也不符合中庸主义。要为他人所想,要急他人之苦,乐他人之乐,才能够消灭自己的苦。一切苦难来源于欲,来源于“我想”,不想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为他人着想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帮助。所以,当你忧苦时,最好的办法是:不想!
##############呦,科学!##############
传统文化遏制创新人才发展
*中科院士麦康森
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最基本的 要求,但是我国作为世界人力资源大国却 在这方面非常欠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 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顾问麦 康森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认为,阻碍 我国人才创新能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我们传统的求同文化、“枪打出头鸟”文化、 榜样文化和关系文化在作祟。

“求同”文化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

麦康森认为,中国的科技现在最大的 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性。这跟我们的文化有 关系,也跟我们中国人思维方式有关系。 当然这些并不是不可改变,中国人智商是 很高,很聪明。但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 中国人的创新性不是很强。

我们生活当中用的东西几乎没有是中 国人发明创造的,但是中国在世界上的考 试竞赛,像奥林匹克竞赛等等中国人表现 得都很棒,很出色,这跟中国人的思维方 式有关系。所以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要 想增强我们的创造力,就要形成一种创新 文化,要懂得哪些是利于创新的文化哪些 是不利于创新的文化。

我们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到中小学教育 一直到大学,听话的学生都是好学生。而 与众不同的学生是不被允许的,我们中国 传统的教育标准就是求大同存小异,这不 是创新。只有标新立异才是创新,我们中 国人的文化里面就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 众不同。

麦康森举例称,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 ,也许是父母犯的错误,“比如左撇子,跟 孩子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全是一些父母造 的孽,但是父母就非得把他矫正过来,这 种根深蒂固的求同文化不利于创新。我们 的教育也一样,进了学校以后就是填鸭式 ,老师说的当然才是对的,你说的当然是 不对的”。

“枪打出头鸟”让孩子不敢创新

麦康森指出,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 ,目的都要追求高分。做练习题的时候也 许老师认可学生用另一个途径也能达到目 标,但是他怕学生丢分,怕他冒不起这个 风险,他的想法很好,听起来也很有道理 ,但是这恰恰扼杀了小孩的创造力。工作 上我们也是一种“唯上”的,“因为领导也好 ,父母也好,都是喜欢听话的孩子,上面 说了算不能自己说了算,但是自己说了不 算又怎么来创新呢?”

“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来的,学校家长 说了算,学校校长说了算,班主任说了算 ,单位的领导说了算,所以这样的文化是 不利于创新的。我想,中国的孩子也一样 ,他一开始他也想创一番事业,标新立异 ,但是到处碰壁,那慢慢这个利器就没有 了”。

“中国还有一个更可怕的文化叫做枪打 出头鸟,哪一个出头打哪一个,你怎么创 新。领导喜欢什么人,喜欢听话的,喜欢 四平八稳的,太年轻了嘴上没毛,办事不 牢,信不过。特别是有想法的,那是不符 合的,所以到了一个平台发挥不到他的作 用,这就是在我们的文化中把创新这部分 给淘汰了”。

麦康森说,“美国一个14岁的孩子想的 是核反应堆,英国的孩子能够把飞行器打 开一万多米,我们就想人家的孩子在想什 么”,也许考试不如中国的孩子,但是这就 是创造力。要完成这样一个发明创造是极 其不容易的,这就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内在 的创新的动力去做才有可能。“所以我想的 话,中国的教育里面如何注重创新文化跟 创新教育是非常迫切的需要”。

建议把“逻辑学”纳入中国课程体系

麦康森认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没有 创新型人才就不可能实现创新,而总是抽 象的感性的思维模式很难做成大的创造, 所以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我们中国从中小学到大学课程体系, 没有一个地方开逻辑学这门课程的。所以 我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来呼吁,把逻辑学作 为我们中国课程体系里的重要部分,这也 许能改变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模式。我 们可以从中小学就开始一直到大学到研究 生再是高级的逻辑学,我认为这是非常重 要的,这对营造我们创新的文化非常有利” 。

“榜样文化”让人才培养千篇一律

麦康森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人还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东西,就是 榜样文化。我们天天提先进,树榜样。当 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文化,但是我们必须 要认识到这种榜样的文化。

“同样是创新的作用,所有人像某一个 人学习,那还是求同问题,大家把我们的 孩子都培养成一个千篇一律的人,如何创 新呢”,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 年培养了两千八百万个大学生,“这是何等 的数据,何等的数量,很多小的国家都没 有我们五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多,按道理 说我们没有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的事情”,创 新是我们国家继续发展,避免中等收入陷 井,经济转型的一个关键。但是如果不认 识到这个根在哪儿,那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就都需要时间。尤其是文 化层次,我们要去掉的话,也是需要时间 的,这是一个很迫切的任务。

须把科研人员从“跑关系”里面解放出来

麦康森谈到,早几天读到一篇美国人 写的文章,说中国人现在福布斯的富豪榜 中占了好大的数量了,亿万富翁以上我们 比美国多了一位了,从数量上来讲。但是 中国的名牌产品,创造方面的话,是远远 的没办法和发达国家去比,我们几乎没有 。

我们中国的企业家花大量的精力去跑 关系,天天要打通关系,精力都用在那里 去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产品的创新 。那对我们大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的科学 家也是一样的,天天地忙着跑关系,跑科 研经费,应付检查,也没有时间来做研究 。所以我们要对中国的科技人员,对中国 的老师要进行第二次的解放。

80年代小平同志提出要保证科技人员 五分之四的时间从事科技研究,小平同志 说的话那是不要把太多时间用于政治学习 和运动,现在可不行。我们现在要重新把 科技人员,从跑关系里面解放出来。现在 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以后,投入科研经费 大幅度地增加,但是我们看产出的话,也 许不跟我们的科研投入相适应。投入得多 了,产出的未必那么多。因为科技人员都 没有埋头做科研,更多地是去找经费。

要想有效使用科研经费须降低竞争性 课题

麦康森提到,我们大量的科研经费都 是竞争性课题,所谓的竞争性就是说必须 要写申请书和答辩,来跟人家PK,得找领 导,得找专家,把精力都放在这些地方。“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强烈建议我们国家的 科研经费要想得到有效使用,应该降低竞 争性课题”。

“像我们的千人计划,像我们的长江学 者,像我们的科学院的百人计划,事实证 明他们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有浓厚的科 技兴趣,也有道德,那为什么你天天要把 精力放在跑关系上”,我们国家应该大幅度 提高非竞争课题,应该采取根据行业部门 ,根据我们国家发展的需要再去委托研究 的方式。因为要研究什么,我知道谁能干 ,委托别人干都是可以的。所以我们花大 量的精力在竞争性的课题方面,这是不利 于我们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不利于解放 我们的课题人员的精力”,麦康森说。

“创新”是中国教育梦的核心

在麦康森看来,科技的创新最根本的 东西就是我们的教育,那我们的传统文化 也要通过教育逐步地改变。比如说像我们 的优秀文化,去掉我们的出口,来培养我 们的年轻人。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教育梦也 可以说是全民的教育,劳动素质的提高, 但是真正的目的,最高目的我认为是培养 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跟创新精神的人,而 不仅仅是有知识。五年两千八百万人都有 丰富的知识,这毫无疑问,但是他是否有 很强的创新能力,事实告诉我们并不乐观 。所以创新是我们中国教育梦的核心。

“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基本建成创新型 国家,可能吗?不可能。因为创新型国家 对外的技术依存度它是有指标的,所以我 们中国人并不笨,智商很高,中国人也很 勤奋,但是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从文化里面找,从我们的思维模 式里面找,从我们社会的创新氛围里面找” ,麦康说。

麦康森提到,诺贝尔物理、化学等这 些科学奖上一直都没有中国国籍的人,我 们的华人在海外工作也有不少人拿这样的 奖,甚至有一些人早期的教育还是在中国 受的教育,像杨振宁这样的人。但是一个 不变的事实就是他必须在另外的环境里面 生活,学习,工作很长时间,短期不能改 变。所以这也给我们一个希望:只要有合 适的环境,中国人是有巨大的创新能力的 。“这也给我们一个非常令人痛苦的一个问 题,为什么在这里没有,为什么到美国就 有?这就是创新文化的环境起的作用。所 以最重要的一定要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 他说。(原标题:院士:中国四大传统文 化遏制了创新人才的发展,转载自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网站)
##############呦,科学!##############
有科学联盟正式启动
*本刊
经过我们商量,于本期起,有科学联盟正式启动。只要你加入有科学联盟,你的博客,论坛,网站, 空间名字等就会每期刊登在我刊上。且里面的文章还会 经常被选用我刊用稿。而你们要做的,唯一一个要求就 是要转载我们的每期杂志在你们的空间,博客,网站 上,就可以啦!想要加入联盟的请把你的博客,空间,网 站,论坛等发送至cctvzms@163.com,只要加入后,我 刊会将每期杂志发给你,你只要放到你的博客上,我们 就把你的博客名字刊载在我刊上,并经常选用里面的文 章!
##############呦,科学!##############
蒲松龄为什么写鬼故事
*倪诗音
《聊斋志异》是反映人间现实吗?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脍炙人口的奇书,是中 国文学史上比较少见的专门写鬼写狐的神怪小说集,这 部短篇小说集在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 加广泛。可是,中国的读书人大概深受孔老夫子“子不 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等教诲的影响,不习惯一 个专门讲述鬼怪故事的小说,因此,长期以来总是有人 喜欢挖掘《聊斋志异》里的现实意义,说作者蒲松龄通 过写鬼写狐来讽刺黑暗的现实社会,嘲讽贪官污吏的贪 婪嘴脸;或者揭露科举制度的黑幕,剖析科举制度对知识 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或者赞美人间坚贞、纯洁的爱 情;如此等等。研究者相信,那些看似荒诞的故事及艺术 形象,都有扎根于社会的思想内容基础,并由此曲折地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其中也寄托了作者自己的孤愤 心情。
其实,鬼故事就是鬼故事,在鬼故事中附会出种种现实 的意义,未必就是蒲松龄先生的本意。后世的研究者都 把蒲松龄笔下的神怪精灵、花妖狐魅当成是托物写人, 坚信作者对它们的描写是拟人化的,它们的思想感情和 性格特点是按照人的习俗、人的社会关系来描写的。这 种思考没有脱离以人类为中心来看待问题的窠臼,事实 上,我们去看神怪妖狐的故事完全有其自身的乐趣,不 一定要附会到现实社会中才有意义。从蒲松龄当时的生 活环境看,他与官场并无太多的接触,似乎没有太多对 社会、对官场的不平,他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都 未必如研究者所想像的那样热心。
更大的可能是,蒲松龄记录、加工这些鬼故事,仅仅是 因为他喜欢,那些每天流传在他周边的鬼故事,想象丰 富,构思奇妙,情节曲折,境界瑰丽,本身就令人着 迷。身外那个残酷的现实世界使他无法面对,还不如虚 幻的狐仙世界更让他得到快乐。
人鬼世界不分 蒲松龄为什么喜欢写鬼故事?虽然神鬼故事在中国文化中 源远流长,《山海经》、《搜神记》已写到过不少神鬼 故事,但一直不登主流文化的大雅之堂,传统的文人骚 客并不以此为荣。蒲松龄与神怪妖狐的结缘可以从他的 生活背景得到一定的解释。 蒲松龄生活于1640年至1715年间的山东淄川,这是明 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时期,山东老百姓在这数十年间饱受了大自然的蹂躏和战争的 摧残。从1630年开始,山东各地灾情不断,饥饿、盗匪 和疾病横行,1640年,蝗虫袭击山东,使人们在秋收季 节颗粒无收,从秋天到冬天到来年春天,饥荒一直与人 们相伴相随。紧跟着饥荒而来的是盗匪,数百人、数千 人一股的盗匪常常是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所到之处, 肆虐一空。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北京城,转而又 被关外的清军赶走,这之后的多年间,整个中国社会陷 入无政府状态,没有人能制止盗匪的洗劫。1668年,当 清朝统治稍稍稳定时,地震又袭击了山东全境,造成巨 大伤亡。逃亡乞讨的难民不绝如缕,很多人走着走着就 在路上躺下了,永远也起不来了。 在一连串自然天灾人祸的袭击下,人命如同草芥,哀鸿 遍野,当地农民绝望到“兄食其弟,夫食其妻,与其为人 食,不如吾自食,稍延旦夕之命”的地步。 这就是蒲松龄所生活的环境,这已不是人间,而更像是 阴间鬼神的世界了。幻觉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真实 的世界也就是幻觉的世界,这是个亦幻亦真的世界。在 这个人鬼界线模糊的世界中,到处流传着神怪妖狐的故 事,那些魔法、死亡和再生的故事,那些在阴间游荡不 定的鬼魂故事,正好契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对生 活的幻灭感。其实,在那么强烈的死亡气息面前,鬼魂 就在人们的四周飘荡,无从驱除。
令人陶醉的神鬼世界 正是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蒲松龄听到了太多的鬼神故 事,可以说,他就是伴随着这些鬼神故事长大的,在科 举不中、人生前途黯淡的情况下,他痴迷于那些四处流 传的神怪妖狐故事,听到的故事就立刻记下来。
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 在他的家乡瓜棚下摆茶摊,请过路人讲故事,讲完了回 家加工,就成了《聊斋志异》。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虽然 不可考,但是蒲松龄不管听到什么人说,听到什么稀奇 的事,他都收集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最终使《聊斋 志异》的绝大部分篇章都是写“以幻为真”的鬼狐神怪故 事。 生活在令人绝望的世界里,蒲松龄靠着笔下的神怪精 灵、花妖狐魅来温暖自己的内心。在《聊斋志异》中常 见的情节有,当蜡烛即将燃尽,书生昏昏欲睡之时,他 听到丝绸衣服悉挲作响,睁眼一看是一位十六七岁娴静 少女。一双渴望的眼睛,一副安详的神色,她看着他 笑。她通常是一位热情的女子。蒲松龄就这样按着他自 己的意愿,既是编造也是真实地写下去:这女子能通过 各种把戏给书生带来金钱,帮助他摆脱贫困。书生病 了,她精心服侍,直至痊愈。在书生外出时,她可以在 家里耐心等待,一等即几个月,乃至几年,而且也能非 常贞洁。儿子科举高中之后回家探母,结果发现豪华的 宅邸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古老的坟墓。地下 有一个洞,里面躺着一条死去了的老狐狸。
鬼文化从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因果报应 说的印证,更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源泉,所以有了《聊斋 志异》这样的作品。《聊斋志异》很多故事曾在民间流 传,直到今天,那些远离城市的乡村里还流传着这些让 人迷醉的故事,人们爱听这些故事仅仅是因为它们好 听,并不需要别的含义。 狐妖是美丽的,狐妖故事也是迷人的,我们在阅读时感 受到它们的美丽和迷人,这就足够了。因此,《聊斋志 异》完全可以被看成独立的神怪小说集,它未必要嘲讽 现实,不一定要在其上附加所谓的社会现实意义。(转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呦,科学!##############
###科学小说栏目##科学小说不是科幻小说#####
波动的时空(连载)
*赖仲达
(三)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德思利在学校 学习非常好,仅仅一个课程(一本书)的 时间,他就完成了三篇论文。此时, 他无意了解到了量子引力论。就在这 量子引力论中,他将给出一个全新的 理论。

一天晚上,德思利刚刚复习完广义相 对论,正闲得没事儿干,就在书橱里 胡乱翻找。无意中,德思利翻出了一 本有关量子引力理论的书。可能是刚 学完时空弯曲吧,德思利对量子引力 论很感兴趣,便拿起来看。

书中的一段话引起了德思利的注意。

“广义相对论将引力解释为被物质压弯 的时空,但是依照时空曲率,只有大 质量、大能量才能压弯时空。而粒子 的质量太过渺小,其不确定性根本无 法用引力来表示。而如果说是能量使 粒子集聚起来的话,粒子如果相互靠 近引力又会无穷大。近期真空零点能 或许为这个理论提出了参考。”

这本书中很破,书中到这句话就被撕 掉了。但德思利很感兴趣,于是就去 查真空零点能。原来,粒子由于永远 拥有不确定性,甚至在基态下也拥 有。那么,亦可说在绝对零度下的真 空粒子也是在运动的。此时支持粒子 运动的能量就是真空零点能。

“难道真空零点能不会造成时空曲率 吗?”德思利自言自语。谁知道这句话 启发了他。

“对哦!”德思利忽然说道,“真空零点 能的能量是一种起伏状态,它应该造 成时空曲率!由于这种能量是一种本 底能量,那么它说造成的时空曲率就 应该是无处不在的,换言之,我们的 时空不是光滑的弯曲,而是一种波动 状态!这种波必然不是普通波,而是 德布罗意波!也就是说,整个时空都 是不确定性波动的!”

想到这里,德思利马上写下灵感。他 整整计算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终 于算出来了:如果考虑不确定性原 理,时空必须是不确定的德布罗意波 动状态。这个发现使德思利很激动。 他立即提交了论文。

他的教授也就是那个“黑帮老大”王水 清教授也很赞同,但他无意中发现了 一个漏洞:如果时空是波动状态,那 么光速不变就要改写?因为依据狭义 相对论,光速不变是建立在相对论时 间观基础上,而波动时空观跟以太有 些类似。

王教授决定在研究研究。

晚上,德思利也同样在考虑这个问 题。突然他意识到,宇宙中不止真空 零点能一种能量啊,这样想的话,其 他能量也同样可以造成时空波动。根 据德布罗意波公式

波长=h/动量

在这里h是普朗克常量。动量可以解释 为真空零点能以及其他能量。能量越 大,不确定性波动越增加。这就排除 了以太思想。而德思利还找到一种方 法证明时空是不确定的:时间就是物 质运动的过程,那么由于粒子不确 定,物质运动必然不确定,那么时间 也不确定,同样时间不确定了,粒子 有好几种可能轨迹,空间也会不确 定。即时空都是不确定的,而这种不 确定通常用德布罗意波表示。

在这些灵感的启发下,当晚,德思利 完成了他的第二篇论文。从此,一个 新的量子宇宙论建立了。
##############呦,科学!##############
##############广而告之!##############
本刊征稿
本刊现在征集科普文章、科学小说、哲理小文章、思想火花,来稿请寄:cctvzms@163.com
本刊网站建立,网址:ukx.lingdi.net,欢迎点击!
(广而告之栏目由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独家冠名)
##############呦,科学!##############
######2013年第3期总第3期(增刊)#######
#############(呦,科学!)#############
有科学电子杂志社网络出刊.2013年3月9日创刊
#####本期增刊出刊日期为2013年4月2日####
主编:司马一 订阅投稿邮箱:cctvzms@163.com
#####################################
我刊公告
*司马一
由于近期我刊需要整改,因而我刊决定在2013年第四期进行版面整改,将添加相关栏目以及样式变化。敬请留意。
版权声明
我刊所刊载之版权一律归作者所有,若是原创作品欲转载,请与本刊联系。非原创作品与转载方联系。本刊作品严谨抄袭,违者必究。
############# 哟,科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 琼ICP备05005796号 )

GMT+8.8, 2024-10-22 21:29 , Processed in 0.0965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