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本来就不应该提倡。因为它投入大,产出小,缺乏经 济效率。 自私是一种美德 贾振华/文 在《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幕:一户三口之家的新邻居搬来了,他们的女儿与刘星是同学。这家人特别爱向刘梅家借东西,从小到大什么都借,什么锅碗瓢盆、菜刀,甚至连剃须刀都要借,而且多数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借无还。这给刘梅夫妇带来了一些烦恼:借吧,借出去就回不来了;不借,又显得很小气,不乐于助人,真是个两难问题。 雷锋精神不提倡 助人为乐,乐的是谁呢?除了得到帮助的人,应该也包括帮助别人的那个人吧?可是,帮助了别人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损失和烦恼,这样的助人为乐Ë 愿意做呢?如果再出现帮助了别人反而被人讹诈一笔的倒霉事,那就更让人恨不得当时什么也不做。于是,很多人感慨:世风日下,雷锋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有些人则认为,雷锋精神本来就不应该提倡。 这天是3月5日,学雷锋日。只见这边有个免费剃头的小摊,很多人排队等候着;那边也有个学雷锋的,义务帮人修理锅碗瓢盆,在他面前也有长长的队伍。很多人手里拿着看似破铜 烂铁的锅、盆之类的,有些已经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了,照样拿去修,不知道修理师傅会不会直接送他个新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修好了,拿回家做什么呢?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大用处。但是却消耗了修理人的时间、材料和人力,修理东西的人也耗费了自己的时间。 从整个社会的经 济效率来看,投入大、产出小,不符合¾ 济规则,经 济学当然不会提倡,在市场经 济下也很少有人愿意这么做。事实好像也是如此:通常都是一个人在做好事,很多人排队等着享受好事的结果;而没有出现大多数人在做好事,只有少数人在捡便宜的情况。 如果把这些材料、时间、人力资源用在更有效率的生产活动上,一定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价值。这种学雷锋活动显然不应该提倡。而且,还可能导致一个更意想不到的结果:义务修理,使得本来从事修理业并以此为生的人,被学雷锋的人挤掉了生意,他们很可能是下岗或生活有困难的人。 如果学雷锋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要求,那就演变为多数的暴政;如果要求多数人学雷锋,导致的将是部分人在捡便宜、搭便车的结果;如果要求所有人都学雷锋,那这个社会将无比苛刻,一点“微小”的错误也可能被定义为罪不可赦。以让座为例,见了老幼病残者让座是个人的道德问题,但如果要求必须这么做,否则就曝光、惩罚,这就变成了一种强迫行为。 我们不是反对学雷锋的精神,助人为乐是必要的;但是动员、要求大家都学雷锋,这本身就是耗费成本、而不一定有什么好效果的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雷锋精神不值得政府提倡。 利己才是动力 雷锋是一个“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高大形象,而雷锋精神就是专门做好事、专门做对他人有利的事的精神,它是一种利他精神。但经 济学首先教给人们的是:人的经 济人本性,即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人们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做事。似乎,雷锋精神和¾ 济学理论发生了冲突,是这样吗? 有人把“利他”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做某事虽然对别人有利,但实质上自己得到的好处更多;另一种则是,做某事对别人有利,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甚至还造成了损失,但却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卢梭在《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中写到:在一个孤岛上,他每天按照一成不变的路线散步,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拐角处,他每天都给一个固定不变的乞丐几文小钱,感到莫大的乐趣,后来有一天,乞丐突然不见了,他感到怅然若失。 究竟是为了帮助乞丐呢,还是为了自己的精神享受?这里不去研究,但我们能从此看出:不管是明着为了自己的实质利益,还是为了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归根结底,这样的结果都可以看作是利己的。如此看来,人还是理性的,利他和人的经济人本性并没有冲突。 而亚当·斯密也早已说过,利己心是人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心理驱力。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往往会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公共利益。斯密把利己心看作是珍视自身幸福、改良自己生活状态的本能愿望。 这种美好的愿望,每个人都有。利己心是爱自己的心。在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中,由于物质缺乏总是摆在首位,因此人类社会也只有将利己心放在优先地位,才可以更好地、更快地进化。虽然不能说利己是一种美德,但这种想法、行为只要不妨害别人的利益,那么它就无可厚非。 而雷锋式的利他主义却是不稳定的、偶然发生的、不长久的心理驱动力。用树立英雄人物、以先进事迹教育大众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利他行为本来就是不正常的特例而已。虽然,雷锋式的“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值得赞扬和歌颂,但不能要求“雷锋”放弃自己的切身利益长期如此,更不可能要求人人如此。 利己不影响助人 那么,既然大家都有“利己心”,为什么在市场经济下还会出现像雷锋这样的英雄呢?除了刚才所说的经济人本质和利他并不冲突之外,还要说到人的另一种天性:“同情心”。 不管人怎么自私,在本性中总会存在着关心别人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可能对于他来说,除了因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外,他没什么好处,但他仍然愿意这么做。这种本性就是“同情”,就像我们看到某个人被病魔缠身而产生的感情,某个女孩被车轧死所感到的惋惜。而仁慈就是建立在同情心之上的美德。在我们的各种天然感情中,仁慈占据了比其它感情更高尚的地位,所以,某种行为所显示的仁慈感情越是浓厚,这种行为必然能得到越多的赞扬。 助人为乐正是仁慈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美德。但这种美德不需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可以在保证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多同情别人而少同情自己。而集体主义也是一种美德,谋求大团体幸福的行为比谋求个人或较小组织的幸福的行为具有更大的仁慈。因此,助人为乐和集体主义由于具有更多的美德,而受到人们的称赞。 所以,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不能一味要求大家都学雷锋无私奉献,让一部分人坐享其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更值得提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