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1905年,爱因斯坦在长达30几页的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中,依据以下两个现已经被我们所熟知的假设来推导联系两个惯性系k和kˊ(如图)之间的新的坐标变换关系.这样的坐标变换的得来要有助于以下那两个被熟知的原理――当时,爱老提出这两上原理几乎是一种大胆的直觉
(1)相对性原理:伽利略通过“萨尔维阿蒂大船”思想实验发现,一个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参考系,等效于一个处于静止状态的参考系。也就是说,物理学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即物理学定律的数学形式与惯性参照系无关。而任何一个实验都不能决定哪一个参考系是绝对静止的.这个原理对于爱因斯坦的工作并不是全新的,他开始发现这个理论需要一个新的形式来表达
(2)光速不变原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在所有惯性系中具有相同的数值。也就是说,光速与参照系无关。或者说光速在真空中对于任何观察者是不变的,不论观察者或光源怎样的运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在这两个假定的情况下,他发现,不同惯性系的各个时空坐标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确定的数学关系,即这就是著名的洛仑兹变换方程组。爱因斯坦独立地得出了它,他并不知道荷兰理论物理学家洛仑兹(H.A. Lorentz,1853~1928)已经在1904年发表了这个变换方程组。但在洛仑兹那里,这个变换方程组是建立在绝对时空基础上的,所以洛仑兹为了得出这组变换竟提出了11个特殊的假设;而在爱因斯坦这里,这组变换是建立在相对时空基础上的,是以上两个基本假设的必然的逻辑推论。然后,爱因斯坦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方程组经洛仑兹变换后可在所有惯性系中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那么,洛仑兹变换是否也能使牛顿力学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呢?
于是,爱因斯坦将牛顿力学定律的原有形式经洛仑兹变换后,所得到的以相对时空为基础的牛顿力学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也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至此,爱因斯坦概括出如下的结论:经洛仑兹变换后的牛顿力学定律和电动力学定律等一切物理学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这一结论就是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创立,使伽利略和牛顿以来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发展到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时空观,这是人类时空观的一次重大变革。这个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1)狭义相对论时空观表明了空间、时间的相对性。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是建立在光速与参照系有关的假定基础上的,因此物体的长度(空间两点间的距离)、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以及两事件的同时性都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狭义相对论由于依据了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与参照系无关),从而使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的量度与参照系的选择有关,表明了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揭示了空间和时间与物质运动的联系。
(2)狭义相对论时空观表明了时空整体的绝对性。1908年,爱因斯坦的老师德国数学家明可夫斯基(H.Minkowski,1864~1909)证明了膺欧几里四维时空“间隔”的不变性,把惯性系中的空间和时间联结为统一的物质存在形式———“四维时空连续体”。其公式,S2=h2-c2T2式中:h-两事件的空间间隔;T-时间间隔;C-光速(真空); S-两事件的时空间隔
(4)狭义相对论推论出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1905年9月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第二篇狭义相对论论文《物体的惯性同所含的能量有关吗?》,在这篇论文中,他借助洛仑兹变换发现,发射辐射能为L的物体,由于辐射的结果,物体的质量要减少L∕C2。他由此得出结论:“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量度”,物体所含的能量的变化正比于它的质量的变化。1907年,他在《关于相对论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一文中,他假定质量和能量是完全相当的概念,静止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包含的“内能”的量度,由此他推导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其中,E:表示物体的能量(活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惯性)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这个公式表明,一个物体只要它的能量增加,它的质量也会成比例的增加。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的质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经典物理学中,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是两个彼此孤立的自然定律;而在狭义相对论中,这两个自然定律成为统一的质量能量守恒定律。爱因斯坦认为这一发现是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参考论文书目:<关于时间――爱因斯坦未完成的革命>[英]保罗.戴维斯
<爱因斯坦相对论创立过程的逻辑分析> □贾长勤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爱因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