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击战,关键就是一个快字,所谓出其不意,兵贵神速,失去了速度,德国就败了
其实蒙古国的成吉思汗也算的上闪击战大师
成吉思汗从各游牧武士所具有的内在优势入手。其实,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作战演
习的不断训练。这些武士身穿毛皮衣服,外备新马作为补充,能在极少休息、吃饭的情
况下骑马连续行军几天几夜,他们将“闪电战”引入13世纪的世界。据说,他们在匈牙
利平原作战时,三天走了270英里。他们用皮袋装水;皮袋没有水时,又能充气在游泳
渡河时使用。他们通常靠农村居民生活,然而,如有必要,也喝马血、马奶。从小学到
的打猎技术,使他们能控制长距离飞奔的马群。蒙古人最喜欢的战术是假装溃逃,这时,
敌人很可能会一连好几天追逐他们;结果只能是受骗中计,遭到伏击、全军覆没。其他
战略战术还有:将树枝拴在马尾巴上,扬起灰尘,以及让假人骑在多余的马上,给人以
大部队在行军的假象。
蒙古人最基本的武器是大型混合弓,这种弓比英国人的长弓更具杀伤力,其穿甲箭
能在60O呎内杀死敌人。这是蒙古骑兵使用的一种可怕的武器;他们能在骑马飞奔时射
出所配备的30支箭。其他装备包括钢盔、轻便兽皮盔甲、马刀,有时还有一支带挂钓的
长予和一把钉头锤。蒙古马仅在空旷的牧区牧放,漫长的严冬里没有避寒之地,没有干
草或谷物作为补充饲科。这虽使得它们体格不很高大,但却非常能吃苦,且适应性强。
“即使今天”,一位权威人士说:“在牧区用套索捕捉一匹蒙古马,装上马鞍,不需要
再喂食,能连续骑100多英里,这是常见的事。但第二天就不能再骑这么远了,得将它
放牧好几天才行。”这对蒙古人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他们战时备有大批新马,能按
需要连续不断地换着骑。
成吉思汗为游牧民族传统的技术增添了新的技能和装备。这些技能和装备,绝大多
数是从中国人那里学来的,其中包括强有力的石弩、攻城槌和坑道工兵;坑道工兵能将
地道挖到城墙底下,然后用火药把城墙炸掉。这样,成吉思汗为无与伦比的骑兵射手增
加了攻城武器;这种武器在攻占带有防御工事的城市时,是必不可少的。
蒙古人还是从事间谍活动和心理战的能手。战前,他们尽量收集有关敌人的道路、
河流、防御工事、政治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报。他们还派间谍散布蒙古势力强大,任
何抵抗都无济于事的谣言,使敌人士气低落。战斗中,他们采用残酷的恐怖战术,以削
弱敌人的土气。战俘被迫站在队伍前列向自己人进攻;而攻城时稍遇抵抗,便将全城居
民屠杀殆尽。
最后,成吉思汗的伟大战略独具一格:他在进攻强大的帝国之前,十分注意征服他
的游牧邻邦.他非常熟悉中国传统的分而治之的战略,或如中国人所说的,“以夷制
夷。”过去,许多游牧部落的酋长,因同时遭到帝国军队和敌对部落的进攻而被消灭。
因此,成吉思汗的战略是,首先联合“所有住在毡制围墙的帐蓬里的人们”。 “以少胜多”与“以多胜少”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它的核心是“以聚攻散”,集中兵力,攻敌之某一点上,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以多于敌几倍或十几倍的兵力战胜敌人。从局部看仍是以多胜少,但在每个战役中却是以少胜多。此点在成吉思汗的战略思想中是十分突出的,它成为成吉思汗战略思想的核心。在作战中,他是尽力避免分散兵力的。当形势逼迫不得不在两个战略目标上进行作战时,成吉思汗也能正确选择主要战略目标,并毫不犹豫地把全军主力用于主要战略目标,将少数兵力用于次要战略目标,并实施防御战略。当战争形势转变之后,他便及时地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