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1561|回复: 4

(转)地震云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3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震云


"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地震云的高度和长度:据目测估计,地震云的高到可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

但是,世界各国对于地震云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其中以我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对地震云的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目前成功的例证有十余个,日本利用地震云预报地震成功的例证有上百个,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云”这个名字的不是地震学者,而是一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冈市市长键田忠三郎,他曾经亲身经历过日本福冈1956年的7级地震,并且在地震时亲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云,以后只要这种云出现,总有地震相应发生,所以他就把这样的云称为“地震云”。
那么,什么样的云才是地震云呢?这种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蔚蓝的天空中有时会留下一条飞机的尾迹,常见的条带状地震云很像飞机的尾迹,不过更加厚实和饱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
另外有一种辐射状的地震云,则有数条的带状云同时相交在一点,犹如一把没有扇面的扇骨铺在空中,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
此外还有一种条纹状地震云,形似人的两排肋骨,根据此云判断震中较为复杂。
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谈,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至今还是个谜,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预报地震,最好采用综合法。

地震工作者们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也有的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也可能是一种巧合。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


地震光至今没有一种大家都接受的科学解释,主要的解释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家弗里德曼·弗罗因德的想法:在地震前形成的巨大压力导致火成岩暂时成为“P形”半导体,它们包含能传导电荷的“空穴”,由于挤压过程导致岩石中“过氧族”物质的电离,一些电荷将会达到岩石表面,是这些电荷的聚集,产生了奇怪的发光现象。

尽管这一假说成为当今的主流说法,但是,地面的岩石是不会受到他所说的那么大压力的,这种“压电效应”不会在地表产生,地表的空气怎么会被电离呢?

要知道,一些强震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千万吨级当量的核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自然界只有雷电才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怎么可以用地层断裂来引人入“谜”呢?可以说,关于构造地震的假说都是不完美的,很多问题根本不能用地层的机械运动来说明。

想找到地震光产生的原因,必须弄清地震发生的原因。

很多地震学家早就发现地震前的一些怪异现象无法用地层断裂来解释。可是传统“权威”理论的桎梏使很多人失去了突破的勇气,因而放弃了对破坏性地震的本质作更深入的探索。

还有令人莫明其妙的“水库地震”,都无法用现有的地震理论来解释。这种地震和水库蓄水的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库刚积水时,无震或发生小震,水满后发生大震,以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1962年3月19日发生在我国新丰江的6.4级地震就是最大的水库地震之一。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注水地震:将水注入地下深处,同样会发生地震。比如,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的东北部,一座军工厂为处理废水,凿了一口3614米的深井,开始使用后就发生了地震,而且,地震的发生次数随着注水的增减而增减。

地震为什么与水休戚相关呢?水是造成“构造地震”的主要原因吗?

如果我们明白地壳下存在巨能电场,那么,一切谜团都解开了。

地核在巨大的压力和高温中,物质中的电子会加速逃逸,并分布在地层下的低温面上,这种“温差发电”原理使地层下面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这些电子形成了一个负电层。在这个负电层电场的作用下,地壳中的某些导电率较高的地层会因极化作用,在下表面积累一定的正电荷,上表面积累一定的负电荷。如果相邻的地层间有一定的“绝缘”,那么,这两个地层会产生巨大的电势(电压),这个电压达到一定值时会产生剧烈的放电现象,将绝缘层击穿。这种电势的产生与地层物质的导电率有关(比如:岩层的湿度等),它和云层中雷电形成一样,严格受导电率的影响。

水在岩层中渗透时,会溶解一些物质而增加导电率,因此,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会发生水库地震和注水地震。

破坏性地震应该理解为地壳中的雷电现象。

在两个地层的电势形成过程中,地表层中会有电流产生。地面会出现重力失常,地磁失常。个别地层中的局域电场会对其同性电场产生斥力,这种力足够大时,地面会发生倾斜、隆起,水位变化;两个异性电场的地层间由于引力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地层中的气态物质会受压被排出地层,如:氡等,造成地氡和水氡的增加,并引起井水冒泡、浑浊,甚至在空中形成“地震云”;一些对重力和地磁变化敏感的动物会感受到灾难的迫近,如:家畜不安;巨大的电场放电现象伴生出闪电一样的地光,如:放出蓝光、红光;云层中的正负电平衡被破坏,天气受影响,如:出现阴雨天气。剧烈的放电现象发生时,巨大的能量会破坏地层结构,并且以横波和纵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可见,构造地震就是一种地下的雷电现象。

其实,这个原理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被认识到了,在古人眼中,“震”是什么?震就是“雷电”,“地震”就是“地下雷电”的意思。在《周易》中就有许多关于“震”的卜辞,比如,“震遂泥”的意思就是“雷电坠落到地上”。在《诗经》中,“烨烨震电”的“震”也是指雷电。

翻开《国语·周语》我们会找到这样一句话:“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意思是,阳气潜伏于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阳气不能蒸腾,所以有了地震。这是以阴阳二气的矛盾来解释地震现象的。

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解释足以让我们许多人茅塞顿开。如果我们能够认清古代人所说的阴气和阳气指的是什么,那么,许多人都会恍然大悟。

古人所说的阴气和阳气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负电和正电竟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我们祖先所说的阴气与阳气的本义,就是现代人所说的负电与正电。

古人的关于地震的解释是很有启发性的,聪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地震的本质,但遗憾的是封建社会对科技的扼杀使人们放弃了许多真实的东西。

地层与地层间积蓄着正电和负电——这正是古人说的“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啊!

是地震导致了地壳的运动,而不是地壳运动造成了地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地层与地层间的相对电压才是地震产生的原因,而我们地震部门监测“地电”的选取位置却是在同一地层中的几个点上,同一地层中的“地电”变化是不明显的,用此方法监测地震是无效的。

我们可以通过在地层中建立“避震机制”,或通过引发“小震”来防止“破坏性地震”的发生。

[ 本帖最后由 水哲学 于 2008-5-13 18:4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知道,一些强震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千万吨级当量的核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自然界只有雷电才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怎么可以用地层断裂来引人入“谜”呢?可以说,关于构造地震的假说都是不完美的,很多问题根本不能用地层的机械运动来说明。

想找到地震光产生的原因,必须弄清地震发生的原因。

很多地震学家早就发现地震前的一些怪异现象无法用地层断裂来解释。可是传统“权威”理论的桎梏使很多人失去了突破的勇气,因而放弃了对破坏性地震的本质作更深入的探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5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知道,一些强震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千万吨级当量的核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自然界只有雷电才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怎么可以用地层断裂来引人入“谜”呢?可以说,关于构造地震的假说都是不完美的,很多问题根本不能用地层的机械运动来说明。

想找到地震光产生的原因,必须弄清地震发生的原因。

很多地震学家早就发现地震前的一些怪异现象无法用地层断裂来解释。可是传统“权威”理论的桎梏使很多人失去了突破的勇气,因而放弃了对破坏性地震的本质作更深入的探索。

还有令人莫明其妙的“水库地震”,都无法用现有的地震理论来解释。这种地震和水库蓄水的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库刚积水时,无震或发生小震,水满后发生大震,以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1962年3月19日发生在我国新丰江的6.4级地震就是最大的水库地震之一。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注水地震:将水注入地下深处,同样会发生地震。比如,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的东北部,一座军工厂为处理废水,凿了一口3614米的深井,开始使用后就发生了地震,而且,地震的发生次数随着注水的增减而增减。

地震为什么与水休戚相关呢?水是造成“构造地震”的主要原因吗?

如果我们明白地壳下存在巨能电场,那么,一切谜团都解开了。

地核在巨大的压力和高温中,物质中的电子会加速逃逸,并分布在地层下的低温面上,这种“温差发电”原理使地层下面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这些电子形成了一个负电层。在这个负电层电场的作用下,地壳中的某些导电率较高的地层会因极化作用,在下表面积累一定的正电荷,上表面积累一定的负电荷。如果相邻的地层间有一定的“绝缘”,那么,这两个地层会产生巨大的电势(电压),这个电压达到一定值时会产生剧烈的放电现象,将绝缘层击穿。这种电势的产生与地层物质的导电率有关(比如:岩层的湿度等),它和云层中雷电形成一样,严格受导电率的影响。

水在岩层中渗透时,会溶解一些物质而增加导电率,因此,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会发生水库地震和注水地震。

破坏性地震应该理解为地壳中的雷电现象。

在两个地层的电势形成过程中,地表层中会有电流产生。地面会出现重力失常,地磁失常。个别地层中的局域电场会对其同性电场产生斥力,这种力足够大时,地面会发生倾斜、隆起,水位变化;两个异性电场的地层间由于引力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地层中的气态物质会受压被排出地层,如:氡等,造成地氡和水氡的增加,并引起井水冒泡、浑浊,甚至在空中形成“地震云”;一些对重力和地磁变化敏感的动物会感受到灾难的迫近,如:家畜不安;巨大的电场放电现象伴生出闪电一样的地光,如:放出蓝光、红光;云层中的正负电平衡被破坏,天气受影响,如:出现阴雨天气。剧烈的放电现象发生时,巨大的能量会破坏地层结构,并且以横波和纵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可见,构造地震就是一种地下的雷电现象。 "

这种说法到底正不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9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人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0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差不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5-1-3 17:38 , Processed in 0.0535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