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825|回复: 2

神经元是怎样<通过物质运动>进行意识活动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8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要用最简炼文字说明意识活动的物质性是非常困难的事,这里且略去意识活动的物质性是怎样的推导出来的,只简要地叙述神经元是怎样进行意识活动的.之后再扼要地对一些日常的精神活动进行分析.当然这里对意识活动的物质性描述是很笼统的,但是他从运动的趋势上对意识活动的物质性进行了说明.虽然大脑的结构十分复杂,每一个存在都有着其对意识活动重要性.而在这里略去神经元传导的过程描述,仅对最终能够直接产生意识活动的物质性进行描述.

我们知道神经元底有树突和轴突存在,树突象树一样有许多分叉,而神经元之间可以由轴突连接在一起.这种存在一定有其合理和必要性.或者说树突和轴突存在虽是大脑的发展及进化的结果,但同样他必然是一种运动趋势存在的结果,这种运动趋势对树突和轴突的图像进化有必要的影响.

人类对语言和文字的创造方便了人更客观地认识大自然,这其中首先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大脑为什么能够认知物质世界,而且这种认知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经验的验证不断地否定不适合观察的客观现象,当这个认知能够完全和观察的客观现象否合后才会是正确的认知,这里面有一个现象存在,即对客观世界认知在大脑中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解释,同一种客观物质认知的描述可以是许多种的,且对同一种客观物质的认知的描述并不一定必须是正确.这一点理解是很容易,人们最初对雷电解释是神创造的,这些等等的各种描述,虽然是错误的,但他可以作为认知的形式存在.说明这一点是想说明,作为对意识活动的物质性将要进行的描述,至少必须能很好解释这种意识现象.

理解意识活动的物质性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人类对语言和文字的符号是怎样在大脑中标注的.必须要区别的是这里符号在大脑中标注和计算机,电磁等对符号的标注是完全不同的.并且意识活动的物质性之一记忆也是不需储存的<现在的科学对记忆的理解是人类将自己思维之信息内容的储备使用过程,称之为:记忆。这显然是错误的,如果记忆是对思维之信息内容储备使用过程,那人有时部分失忆以及记忆在大脑中并没有固定的储备器就无法解释,当然通过联想更好回忆就更和思维之信息内容储备使用过程产生矛盾,而且回忆也是具有选择性的>
那么人类对语言和文字的符号是怎样在大脑中标注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还是要思考一下人的痛感,优愁,快乐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知道针扎皮肤会痛,针扎是对皮肤的破坏.天气炎热我们会非常不舒服,凡些种种都是对人对应平衡态的偏离,偏离度越高则痛和不舒服越强烈.反之对偏离的消除则会产生快感和舒服感.偏离的消除的速度和快感和舒服感成正比<或者说对系统对应平衡态的回归>.这是否也可以说没有对对系统对应平衡态偏离则没有对系统对应平衡态的回归.或者说没有快感和舒服感...人之七情六欲都可以归类为对系统对应平衡态偏离的回归,不同的是偏离度和回归对应平衡态的速度.
小孩从出世开始,眼接触颜色,耳朵接触声波.饿了会有不舒服感而通过啼哭等来表达.而颜色和声波最终通过神经元传导到皮质层.但就皮质层每一个神经元而言,最底的路头是树突,这种传导当然有对没传导之前树实存在状态的偏离,即然树突象树的枝叉一样.那么偏离的不同或会对树的枝叉图形等会有区别.树的枝叉越多及枝叉的长短不同则树突的枝叉图形越多.由于人大脑结构共性,自然界同样的颜色和声波对神经元树的枝叉图形一般是一样的.<这里首先预言一下,动物智商的高底和神经元数量无关,而是和树突的枝叉多少有关,或者说树突枝叉越丰茂则动物智力越高级.当然这只是逻辑结果,真实性是要客观的科学观测来检验的.>好了,现在要说的是如果对不同作用树突的枝叉图形标上符号,那么就可以对神经元不同作用进行区別了.当然仅仅有偏离和区別是不够的.因为怎样对偏离进行平衡<系统对应平衡态的回归>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树突的枝叉图形运动方向是指向树突未端的<这和感知得以表现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或者说即使对树突的枝叉图形标上符号我们也是无法感知的,必须存在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对树突的枝叉图形相对系统对应平衡态偏离的具有抑制或平衡<抑制也是平衡的一种方式>,产生抑制或平衡无外乎三种方式,一是将树突的枝叉图形相对系统对应平衡态偏离的能量传导出去.二是外界某种物质对树突的枝叉图形相对系统对应平衡态偏离的抑制.三是通过神经元生存环境的改变来达成.显然一和二所指的就是轴突.轴突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将对树突的枝叉图形标上符号进行认识和感知.里再预言一下,轴突的损伤对智力认知等是毁灭性的.
知道了人类的语言和文字是怎样标注的<树突的枝叉图形>,又知道了树突的枝叉图形是怎样被感知的<轴突的抑制和传导>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他的运动有怎样逻辑结果.
1:轴突的抑制和传导的竞争性质..显然无数个神经元枝叉图形的偏离在通过轴突的抑制和传导中,感知的是竞争的胜利者,那些没被感知<竞争失败者>的轴突的抑制和传导也是客观存在的.虽然他是没有被感知的轴突的抑制和传导,但他同样对意识活有影响的,我们也可以将这些轴突的抑制和传导竞争失败者叫潜意识.
2:注意和联想可以增大轴突的抑制和传导的竞争优势.
  3:由于轴突和树实是同一个神经元的元件,所以神经元本身即是偏离对应平衡态一方.也是回归对应平衡态的一方.这决定了意识活动本身可以进行抑制和传导平衡.且这种平衡是主观的,必须通过和对外界自然不断的认识交换来改变平衡许多种主观表现.这也可以说心之物和物并非是完全等价的.唯心者和唯物者争执是牛头马嘴之争.唯心者把心之物当成物.而唯物者把心之物当成心.从他们各自角度说,都没有错.
..........................
  .................................
当然树突和轴突运动内分子的具体表现要复杂的多,这里仅就树突和轴突运动趋势进行描述.这里文字,声音等标注是对神经元枝叉图形运动形式的描述,计算机死板的固定的存储,显示等运动是无法和神经元枝叉图形运动形式进行比较的,这是完全不同的2种运动形式.实际人的记忆不需要存储,记忆是对曾经的树突和轴突运动形式的再现,我们回忆其实是寻找曾经的树突和轴突进行的运动,所以联想和注意以及催眠对幻醒记忆非常有效....

下面就日常生活的几个心理象简单分析一下.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最初听的感觉是最好的,反复重复地听许多遍后好的感觉会降低.这是由于反复重复地听之中树突和轴突的运动使得树突的相对偏离度降低.轴突的抑制性加强或者说平衡的速度减缓.如果隔一断时间或者改变听歌的环境也会改变这种感觉的降低.
可是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呢?从上面树突和轴突运动形式我们知道,增加树突相对树突原始平衡态的偏离度必然使轴突的运动形式增多和增大.如果有一种力量不断地增加神经元树突偏离度,相对的轴突的运动速度和运动形式也会增大增多,这反过来也会加大神经元树突偏离度.从而使得情人所给予的快乐感增大.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偏离度过分的大又没有很好的正确的平衡方式,那么就会有错误的平衡方式产生,如幻觉,幻听等等.同样地当所有偏离度都得到了满足和释放,我们反而会产生厌倦感......所以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一种意识活动现象.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说曹操曹操就到.相信许多人都会有这方面的经验,曹操到当然不是说到的.这是由于曹操在到来之前就被大脑微弱地感知<通过光线,感应等等曾经有过的经验或者说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的运动>这种非常微弱地感知在没有抑制的情况下同样具有竞争优势.当说相关话题,他作为一种运动方式最先被感知提取为谈资.所以说曹操曹操就到应该是曹操到然后说曹操.
.........
谣言为什么有比真实更强的生命力呢.因为谣言作为轴突的一种运动形式比真实更优越.或者说谣言更容易平衡树突的偏离.但为什么谣言更容易平衡树突的偏离这显然是国家的责任.因为谣言更容易平衡树突的偏离的土壤是国家政策,制度.文化等.


.....................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人的树突枝叉丰茂,拥有许多种树突枝叉图形,这使得语言,文字的产生成了必然.而语言,文字通过轴突和突触的抑制和传递平衡又强化了大脑中各器管,使大脑中各器管更好地为轴突和突触的抑制和传递平衡而服务......当然人拥有上万亿个细胞,这更加有利于语言,文字通过轴突和突触的抑制和传递平衡.更加有利于轴突和突触的抑制和传递平衡的竞争.
如果科学家愿意将人的树突枝叉数量和动物树突枝叉数量进行比较.我相信人要优越的多..并且可以从的树突枝叉数量多少确定动物智力好差及可塑性.
其实人类思维的只是被标上符号树突枝叉图形通过轴突和突触的抑制和传递平衡运动.还有没被标上符号树突枝叉图形..通过引导等等技巧引导它们运动,即可修身养心,更可以通过精神活动达到治理疾病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7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不需要存储,记忆是对曾经的树突和轴突运动形式的再现,我们回忆其实是寻找曾经的树突和轴突进行的运动,所以联想和注意以及催眠对幻醒记忆非常有效....
所以回忆就是去再让神经元再重新进行一次运动.虽然这个重新进行的一次神经元运动参与的神经元细胞会少很多,但我们通过联想和注意而得以显现<或竞争胜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 琼ICP备05005796号 )

GMT+8.8, 2024-10-22 18:50 , Processed in 0.0651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