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2397|回复: 4

范仲淹 丈夫一肩天下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4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29年的冬至快到了。61岁的刘太后望着宋朝的天空,愉快地筹划起生日。她已经在宋仁宗身后垂帘听政7年,现在,她很想把太后生日“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日“乾元节”相同的程度——由天子带着群臣来拜寿。

此念一出,别人还没说话,国家图书馆的高级管理员范仲淹就跳了出来:“不行!太后过生日,是皇帝的家事,扯上文武百官跪拜,岂不乱了后世的体统?”范仲淹越说越激动,干脆连还政于皇帝、退居深宫的话,也竹筒倒豆子说了个痛快。

刘太后气了个半死,她这才发现,这个在士大夫中颇有名气的范仲淹,不是什么安分角色。


不安分的“三行三光”


还在少年时,范仲淹的口气就不小。当时他在南京求学,宋真宗巡游,街上看热闹的人不知凡几,唯独范仲淹不为所动,继续看书。抢着一睹天子样貌的同窗劝他不要错过难得的机会,范仲淹却随口说:“将来再见也不晚。”

结果,第二年范仲淹就进士及第,见到了皇帝,正式步入他的政治生涯。

范仲淹最初的仕途看起来不怎么顺利,在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地方官任上辗转了十多年。好在他惦记的不是官位,而是民生,每到一处都是实干型官员。在泰州时,他不过是个盐仓管理员,却因为不忍见良田为海潮淹没、百姓为灾情所苦,越职向上汇报,希望朝廷修复海堤。4年后,海堤大功告成,范仲淹也由此提升,进入中央。

从此,范仲淹的一张嘴皮子,就名噪朝廷了。第一次自然就是和刘太后的较劲,老太太一生气,就把他贬出京城。他的同僚好友纷纷赶来饯行,对他的行为赞不绝口:“此行极光(极其光荣)。”

过了几年,刘太后去世了,宋仁宗把范仲淹召回。然而他屁股还没坐热,就和皇帝吵了起来,原因是宋仁宗想废掉郭皇后。既然平民都可以因“七出”之罪而休妻,何况一个皇帝?所以宰相吕夷简连忙举双手赞成,范仲淹却摆出一堆大道理,不让仁宗离婚。最终仁宗烦得受不了,把范仲淹贬到睦州了事。京城官员闻讯,又一次热热闹闹地来送别,大声赞扬:“此行愈光(更为光荣)。”

没多久,范仲淹又回到了中央。这一次,他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画了一幅《百官图》进献仁宗,嘲弄宰相吕夷简一味提拔亲信、朋比为奸。吕夷简几乎跳起脚来和他大吵一场,骂他离间君臣,于是范仲淹又被贬到饶州。士大夫们轰动了,第三次跑来喝饯行酒,啧啧称赞:“此行尤光(特别光荣)。”几起几落的范仲淹听罢大笑道:“这样的荣耀,我已经前后三次了。”

言毕,这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转过身,挺直了背脊,迈开大步,洒脱而去。


不好惹的“小范老子”


1040年正月,西夏攻宋,宋军在延州三川口大败。

三月,冷风如刀,一骑快马奔进延州前线,马上的人,却是须发苍然、已在多年贬黜中度过了52岁生日的范仲淹。

有宋一代,为防止重蹈唐朝武将割据、动辄造反的覆辙,“文人统兵”成为国策。既然范仲淹在士大夫中久负声望,这次国难当头,从仁宗到百官,都想到了调他入陕为帅。

范仲淹到达延州的时候,看到的是满目疮痍,他的前任范雍已经把边防整顿得跟个软柿子一样。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首《渔家傲》,苍凉、沉郁之意扑面而来。

在3年的陕西军事生涯中,范仲淹所擅长的,是防御战。

他把手上的18000精兵,分给6个将领直接统辖,打破了北宋“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传统。有敌人来犯时,不再按照军衔高低迎战,而是有能力者出战。

接着,修城寨、筑工事、开边贸、扼要塞……西北边境一带的边防,逐渐坚固起来,西夏大名鼎鼎的一代英主李元昊,几次扰边,都没能再得逞。一时间,西夏兵卒奔走相告:“现在的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不像大范老子(指范雍)好欺负了。”

3年,对于一直处在周边民族政权包围之下的北宋王朝来说,只是很短的一瞬;然而范仲淹的这3年,却为北宋军事,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名字——狄青。

“小范老子”是在基层士兵中,发现狄青这个人才的。狄青临阵,喜欢披头散发,戴着铜面具,在敌军中所向披靡。范仲淹仿佛在沉寂的军队中,看见了一道灿烂的光芒。他欣然送给狄青一本《左氏春秋》:“做将军的人,如果不知道古往今来的事,就只是匹夫之勇。”从此,狄青刻苦于兵书,精通历代将帅之道,成为北宋一代名将。


不成功的“庆历新政”


文官也当了,兵也领过了,范仲淹最重要的人生机遇,终于来临。1043年,一道圣旨,把他从陕西前线召回中央,并擢升参知政事(副宰相职),“庆历新政”的大幕正式拉开。

当宋仁宗走进崭新的天章阁时,候在那儿的范仲淹、富弼,并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番名留青史的殊荣:皇帝亲自递给他们笔纸,请他们写下改革国事的政见。

范仲淹诚惶诚恐,文采风流和政治理想在这一刹那碰撞出惊人的火花,十大政策一挥而就,琅琅上口: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细细数来,除了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三项以外,其他七条政策,竟然都和吏治相关。

可想而知,当时的官吏松弛,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以至于它成为改革派官员的共识,比国防、国库更为紧要。然而,一场首先针对于“人”的改革,又将会是怎样的命运?这一点,或许满怀理想、激情的范仲淹,一开始并没有想好。他只是大笔一挥,把一个个不称职的官员,从考核本上一笔勾销了。富弼叹息道 :“小范啊小范,你是一笔,他却一家哭。”范仲淹毅然道:“一家哭,总强过一路百姓哭。”

于是,没有几个官员,能坐得住了。要夹着尾巴当官?要时时提防举报、弹劾?一时“人心不悦”,一片惶惶。

敏感的范仲淹对此已经察觉,他不无忧心地对同一战线上的富弼说:“同僚当中,有几人和你我同心?即使是皇上,他的心意能不能坚定,也难说啊。”

不幸而言中。

仅仅在一年半以后,大官僚夏竦跳了出来。他指使家中一个女奴,偷偷临摹范仲淹改革的拥护者、官员石介的笔迹,写了一封废宋仁宗的诏书草稿,然后递到仁宗面前:“这是石介替富弼写的。”

尽管仁宗是宽仁之君,并没有因此大兴冤狱;但山雨欲来风满楼,假诏书事件的背后,是“庆历新政”注定渺茫的前途。在一群老资历大臣的集体开炮面前,宋仁宗顶不住骤然巨大的压力了。

正月二十八日,范仲淹再一次收拾行囊,离京贬任地方。

北宋第一次声势浩大的改革,以保守派的全面胜利而告终。57岁的范仲淹,从此没有政治的“第二春”,只能在好友滕子京寄来的《洞庭晚秋图》上看图“说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发表于 2008-4-2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太有才了!老夫佩服!!

                                 --------------范仲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太有才了!老夫佩服!!

                                 --------------范仲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向很佩服范老的为人
只可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9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范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4-12-22 21:21 , Processed in 2.3005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