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733|回复: 1

人命值多少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命值多少钱
                                                                                 黄明茹/文
如果给你一百万元人民币买你这条命,让你立刻去死,你会“卖命”吗?如果是一千万呢?一亿呢?
估计,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做这笔交易。即使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钱,也认为自己的生命是无价之宝,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而且还会说要不惜一切代价来保证生命安全。可能大家都这么想,但实际也这么做吗?不尽其然。
人们常说“马路如虎口”,交通事故天天发生,走路或搭乘公共、私人交通工具都不能保证生命的绝对安全,但普天之下、中外古今,有人为了避免交通意外发生而足不出户吗?好像还没听说过有这样的隐士。也从来没有一个人极其珍惜自己的生命到开着坦克上街的地步,充其量也就是买一部同样会发生交通意外的防弹汽车。而绝大多数的人外出时都是步行、坐普通私家车或者把生命交付给由陌生人开的公共交通工具。为了省钱,人们似乎愿意多冒一点风险。
因而,经济学家说,生命虽然是“无价之宝”,但由于资源有限,在医疗以及保护人身安全方面投入不足,人发生意外的几率很高,而意外的发生意味着保护不周;意外死亡也引起了赔偿问题。保险公司的意外保险明码实价,由保险合同双方商定。但是保险之外像“9·11”或在海啸、地震、台风中意外惨死的人命应该值多少钱,众说纷纭。只有经济学家有套计算的方法,虽然遭受很多批评,但也不妨参考一下。
决定工资的因素有很多,学历、经验、行业以及是否要冒性命或工伤风险,经济学家从这些元素中挑选出冒牺牲性命或受伤危险的代价。举个例子,李瑞和李义是对双胞胎兄弟,李瑞每年工资4万元,而李义每年5万元,他们俩的工作性质、环境等都差不多,唯一一点不同的是李义的工作比李瑞多了1%的死亡危险。经济学家认为,这多出来的1万元就是李义接受1%死亡风险的补贴。由此,推论出他的生命价值为1万×(1÷0.01),即100万元。
做了许多类似的研究后,经济学家发现,为额外的死亡风险给予补贴确实能够吸引人来做比较危险的工作,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从中计算出一个人愿意为风险付出多大的代价。为了能准确算出生命的价值,经济学家还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从一个死亡风险为万分之一的地方搬到死亡风险为万分之五的地方,一年给你1万元你会去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再问:“如果给你8000元,你愿意接受吗?”“5000元呢?”就这样问下去,直到降低到3000元以下他不再接受为止。从他的回答中,经济学家得知他的底线是3000元,那么,他的生命价值就是3000元×〔1÷(万分之五-万分之一)〕,即750万元。
而且一个人是否重视生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看出来,一个愿意为火灾警报器花钱的人肯定比不愿这么做的人更重视生命安全;一个愿意买人身安全保险的人也比不愿意买保险的人更重视生命安全。这些都对计算价值起作用。
还有种计算方法考虑到年龄。如果10个8岁的儿童和10个70岁的老人同时遇到危险,而且不能同时救他们,那么应该先救儿童还是老人呢?一般人们更乐意先救儿童。为什么呢?难道儿童的命比老人的命值钱吗?我们回答当然不是这样的,老人的命也很值钱。那实际中为什么更愿意为儿童花费更多?这其中暗含了费用-利益比。我们预计,不出意外儿童在未来能活60年而老人活10年,似乎这些钱花在儿童身上获得的收益更大,而花在老人身上收益则小很多。所以,即使没有偏见,也会下意识地先救孩子。
经济学家当然不是教人收买人命,而是说“无价的生命”人人会说,但事实上生命有潜在价格,事实显示,除了极少数为了后代,不惜牺牲小我而以本身性命(或自由)换取金钱的极端分子外,没有人会为了金钱而出卖生命;不过,万一意外发生,“无价宝”则是有价可求的。

发表于 2012-8-5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另一种算法、比如中国人均寿命70岁、比如他们目前都愿意并且正在打一份月工资2500元的工(这正是在消耗生命)、然后我们可以计算2500*70*12=2100000元、当然这个算法是因为众多的人口创造了更廉价的劳动力、有时一场车祸所损失的一条人命、赔偿的数字可能甚至还不足以上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这是现实存在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 琼ICP备05005796号 )

GMT+8.8, 2024-10-22 18:27 , Processed in 0.0796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