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层载客下层通车的“立体快巴”项目进入制造环节——快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交给南车集团,由该集团进行首辆车的设计和制造。此前,快巴刚通过专业机构的安全性评审。明年年底,立体快巴将在门头沟载客运营。 设计 汽车钻进快巴肚子 立体快巴长什么样?它犹如装了“高跷”的公交车,上面可载千余人,下面镂空,小汽车在其“肚子”下可自由穿行。 发明者——深圳华世未来泊车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有洲介绍,每辆“立体快巴”分为4节,每节长10米。车体底层高度为2.2米,总高度4.4-4.5米,车身“增肥”至两条车道宽,这样车体下面空间就能并行两辆小汽车,“快巴其实就是空中‘劈腿’的小地铁或者轻轨”。 “立体快巴”行驶速度每小时约60至80公里,较一般公交快。它可与设在路边的公交站或天桥对接,无论是直行、停站,都不会影响底下汽车的通过。 电脑模拟路面效果显示,快巴在行驶时如同公路上移动的隧道,小汽车在其下层两个车道通过,两者互不干扰,避免了公交车和小汽车争道的情况。 成本为地铁十分之一 造价 发展“立体快巴”无需占用新的道路资源。“路上最多的车是私家车,但最矮的车也是私家车,城市立交桥底的高度大约是4.5至5.5米,‘立体快巴’就是利用了2米以上、4.5米以下的空间。”宋有洲说,一般巴士和快速公交系统(BRT)占用路面资源多,而地铁投资成本高、建设时间长,“立体快巴”刚好能避免以上缺点,并能令塞车情况减少20%至30%。 这种零排放的“立体快巴”是我国完全自主创新、全世界独有的产品。每公里造价约5000万元人民币,较地铁每公里造价5亿至8亿低了九成,一年可建40公里,而建同样里程的地铁则需3年。 “最为重要的是,快巴比地铁和轻轨灵活。”宋有洲介绍,快巴的车厢是可以卸载的,在非高峰期,可以只开一节或者两节车厢,发车间隔时间也可以自由调整。 为了让充电方便,沿途还设置了充电桩,车辆行驶时只要接触就能充上电。此外,夜间不使用时,“立体快巴”可停泊在车站,不需另占停车场,也不影响下方车辆继续通过。 测试 安全性能已获认可 这项发明在今年的北京科博会上首度公开亮相后一炮走红,还登上了《纽约时报》8月18日的封面。美国网友惊呼:“美国创新能力走下坡路、已被中国‘打败’。” 但同时,也有网友担心,如此新颖的设计,能否在现实操作中成为可能,如何确保乘客和其他车辆的安全,如何与门头沟区现有道路和交通系统接驳。 对此,“立体快巴”的专利人宋有洲介绍,这些问题在设计初期已有考虑。 今年6月份,本市交通部门还召开立体快巴座谈会,就立体快巴项目的机车、道路管理、运营组织、应急方案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近日,关于车辆设计、性能、道路设置等可行性、安全性问题,已通过上海交通大学专业项目组的测试。 门头沟区科委主任张文波表示,“只要有一项测试指标不合格,立体快巴就不可能上线运行,测试的顺利通过,意味着立体快巴即将成为现实。”昨天,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交付南车集团,由其开始设计、制造首辆车。 运行 三个月制造出样车 门头沟区科委主任张文波介绍,根据目前进度,首辆车开始设计制造后,三个月就可以制造出样车。今年年底,门头沟区的轨道有望开建,明年7月份,首辆车将上线试运行。 首辆车上线试运行3个月后,厂家和设计方将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对车身和系统进行改进。明年年底,改进后的首辆车将开始载客运营。 在张文波看来,“立体快巴”最大优点是,在不改变平面交通形态的条件下,使交通立体化,使载客量可达到地铁的载客量,降低城市公共交通投入,并提高运行效率。 他表示,门头沟之所以选择“立体快巴”,是因为其环保、高效、节能的运营模式,符合该区中芬生态城的发展定位,“先期试验线将选在门头沟区中芬生态谷与市区连接线上,距离约为9公里。” 根据目前规划,未来将在门头沟建设189公里的“立体快巴”轨道,除先期的9公里试验线外,门头沟至首都机场将建约120公里的轨道,中芬生态谷将建约60公里的环线。这些轨道之间将彼此贯通,以实现车辆顺畅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