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特务小强 于 2010-8-20 13:40 编辑
各位说的都有道理,但我们要辨辩证的看,春秋战国以前,各诸侯国的确是有规定,大国三军,「三万人」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式微,各国疯狂扩军,比如秦军号称带甲百万,早不只‘三军’了.
以秦军为例,主力是步兵方阵,车军相当于装甲部队,机动性,冲击力,防护力都不错.骑兵由于马蹬还没有发明,主要装备弩,负责侦察,支援和偷袭.
至汉代,霍去病征匈奴,已然是骑兵的天下,车,步兵已沦为辅助兵种.至唐代已无车军.宋,元,明时已经是骑兵独步天下,蒙古铁骑,满清八旗兵人数不过几十万,十几万人,战斗力却无人可敌.
至明代又有了变化,明军编制为三大营,分别是骑兵,火铳「火炮」兵,以及骑,步混编兵.
不同时期,三军的含意各不相同.大抵是泛指军队的意思.
无论古今中外,部队从战略战役层次都可分左中右翼,以互为倚靠.比如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就是因为张灵甫贪功冒进,抛开两翼,最终被解放军包围歼灭.
二战苏德战场也是这样,战线要有足够的纵深和宽度,突出部最容易被对方从两翼插入分割包围.所以作战部队会有左中右翼之分.这是有现实意义的三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