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1326|回复: 7

保护环境 — 海冰(必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冰简介
  海冰指直接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亦包括进入海洋中的大陆冰川(冰山和冰岛)、河冰及湖冰。咸水冰是固体冰和卤水(包括一些盐类结晶体)等组成的混合物,其盐度比海水低2~10‰,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溶解热,蒸发潜热、热传导性及膨胀性)不同于淡水冰。海冰的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海冰的盐度、温度和冰龄。通常新冰比老冰的抗压强度大,低盐度的海冰比高盐度的海冰抗压强度大,所以海冰不如淡水冰密度坚硬,在一般情况下海冰坚固程度约为淡水冰的75%,人在5厘米厚的河冰上面可以安全行走,而在海冰上面安全行走则要有7厘米厚的冰。当然,冰的温度愈低,抗压强度也愈大。1969年渤海特大冰封时期,为解救船只,空军曾在60厘米厚的堆积冰层上投放30公斤炸药包,结果还没有炸破冰层。
  海洋中冻结而成的咸水冰 。广义的海冰还包括在海洋中的河冰、冰山等。最初形成的海冰是针状的或薄片状的,随后聚集和凝结,并在风力、海流、海浪和潮汐的作用下,互相堆叠而成重叠冰和堆积冰。一般情况下都浮于海面,形状规则的海冰露出水面的高度为总厚度的1/7~1/10,尖顶冰露出的高度达总厚度的 1/4~1/3。反射率为0.50~0.70,抗压强度约为淡水冰的3/4。海冰可分为两类:①固定冰。多分布在大陆沿岸或岛屿附近,与海岸、岛屿,甚至与海底冻结在一起。②浮冰或冰山。随风、浪、流而漂移。
  也指出现在海上的冰。包括来自大陆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海冰与海岸或海底冻结在一起的称为“固定冰”;能随风、海流漂移的称为“浮冰”。海冰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会引起海况的变化;流冰会影响船舰航行和危害海上建筑物。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冰的物理性质
  一、海冰的盐度 海冰的盐度是指其融化后海水的盐度,一般为 3~7 左右。
  海水结冰时,是其中的水冻结,而将其中的盐分排挤出来,部分来不及
  流走的盐分以卤汁的形式被包围在冰晶之间的空隙里形成“盐泡”。此外, 海水结冰时,还将来不及逸出的气体包围在冰晶之间,形成“气泡”。因此, 海冰实际上是淡水冰晶、卤汁和气泡的混合物。
  海冰盐度的高低取决于冻结前海水的盐度、冻结的速度和冰龄等因素。 冻结前海水的盐度越高,海冰的盐度可能也高。在南极大陆附近海域测得的 海冰盐度高达 22~23。结冰时气温越低,结冰速度越快,来不及流出而被包 围进冰晶中的卤汁就越多,海冰的盐度自然要大。在冰层中,由于下层结冰 的速度比上层要慢,故盐度随深度的加大而降低。当海冰经过夏季时,冰面 融化也会使冰中卤汁流出,导致盐度降低,在极地的多年老冰中,盐度几乎 为零。
  二、海冰的密度
  纯水冰 0℃时的密度一般为 917kg.m-3,海冰中因为含有气泡,密度一般
  低于此值,新冰的密度大致为 914~915kg.m-3。冰龄越长,由于冰中卤汁渗 出,密度则越小。夏末时的海冰密度可降至 860kg.m-3 左右。由于海冰密度 比海水小,所以它总是浮在海面上。
  三、海冰的热性质和其它物理性质 海冰的比热容比纯水冰大,且随盐度的增高而增大。纯水冰的比热容受
  温度的影响不大,而海冰则随温度的降低有所降低。在低温时,由于其含卤 汁少,因此随温度和盐度的变化都不大,接近于纯水冰的比热。但在高温时, 特别在冰点附近(-2℃),由于海冰中的卤水随温度的升降有相变,即降温时 卤水中的纯水结冰析出,升温时冰融化进入卤水之中,从而使其比热容分别 有所减小和增大。其减小和增大值因其盐度而有极大差异,低盐时其比热容 小,而高盐时其比热容将比纯水冰大数倍,甚至十几倍。
  海冰的融解潜热也比纯水冰的大。 海冰的热传导系数比纯水冰小,因为海冰中含有气泡,而空气的热传导
  系数是很小的。海冰的热传导系数略大于海水的分子热传导系数,因而海冰 限制了海洋向大气的热量输送,而且也使海洋的蒸发失热大为减少,从而形 成了海洋的保护层。
  由于海冰上部的空隙比下层的空隙多,所以其热导系数也随深度,即由 冰面向下的厚度而增大,超过 1m 的海冰其热传导系数就与纯水冰相差不大, 在表面附近约为纯水冰的 1/3 左右。
  海冰的热膨胀系数随海冰的温度和盐度而变化。对低盐海冰,随着温度
  的降低,它开始是膨胀,继之变为收缩。由膨胀变为收缩的临界温度值随海 冰盐度的增加而降低。对于高盐海冰,随温度降低始终是膨胀的,但膨胀系 数越来越小。
  海冰的抗压强度约为纯水冰的 3/4,这显然是因其存在许多空隙造成的。
  海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远比海水的大,海水的反射率平均只有 0.07, 而海冰可高达 0.5~0.7。由于海冰的覆盖面积比陆冰还大,故其反射的能量 无论对海洋自身或者气候状况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冰与海况
  一、对海洋水文要素铅直分布的影响 由于结冰过程中存在的海水铅直对流混合常达到相当大的深度,在浅水
  区可直达海底,从而导致所有海洋水文要素的铅直分布较为均匀。这一过程 又能把表层高溶解氧的海水向下输送,同时把底层富含浮游植物所需要的营 养盐类的肥沃海水输送到表层,有利于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有结冰的海 域,特别是极地海区往往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例如南极的鳞虾和鲸渔场闻 名世界,与此即有直接关系。
  融冰时,表层会形成暖而淡的水层覆盖在高盐的冷水之上,出现密度跃 层,这又会影响各种水文要素的铅直分布和上下水交换。
  二、对海洋动力现象的影响 海冰的存在对潮汐、潮流的影响极大,它将阻尼潮位的降落和潮流的运
  动,减小潮差和流速;同样,海冰也将使波高减小,阻碍海浪的传播等。 三、对海水热状况的影响
  当海面有海冰存在时,海水通过蒸发和湍流等途径与大气所进行的热交 换大为减少,同时由于海冰的热传导性极差,对海洋起着“皮袄”的作用。 海冰对太阳辐射能的反射率大,以及其融解潜热高等,都能制约海水温度的 变化,所以在极地海域水温年变幅只有 1℃左右。
  四、极地海区形成大洋底层水 特别在南极大陆架上海水的大量冻结,使冰下海水具有增盐、低温从而
  高密的特性,它沿陆架向下滑沉可至底层,形成所谓南极底层水,并向三大 洋散布,从而对海洋水文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总之,海冰不仅对海洋水文状况自身,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会产生巨 大的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它能直接封锁港口 和航道,阻断海上运输,毁坏海洋工程设施和船只;俄罗斯北方航线的某些 区段,每年通航期仅有 2~4 个月。冰山更是航海的大敌,45000 吨的“泰坦 尼克”号大型豪华游船,就是在 1912 年 4 月 14 日凌晨在北大西洋被冰山撞 沉的,使 1500 余人遇难。中国的海冰也能造成灾害,1969 年 2~3 月间,渤 海曾发生严重冰封,除了海峡附近外,渤海几乎全被冰覆盖,港口封冻,航 道阻塞,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被冰推倒,海上航船被冰破坏,万吨级的货轮被 冰挟持,随冰漂流达 4 天之久,海上活动几乎全部停止。在 1936 年和 1947 年也曾发生过相当严重的冰情。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高纬沿海国家相继开展了海冰观测和研究工作,
  发布冰山险情和海冰预报。目前,利用岸站、船舶、飞机、浮冰漂流站、雷 达及卫星等多种途径对海冰和冰山进行观测,并利用数理统计、天气学和动 力学数值方法发布海冰的长、中、短期预报。中国目前也已加强了这方面的 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冰的分类
  1.按结冰过程的发展阶段可将其分为:初生冰最初形成的海冰,都是针 状或薄片状的细小冰晶;大量冰晶凝结,聚集形成粘糊状或海绵状冰,在温 度接近冰点的海面上降雪,可不融化而直接形成粘糊状冰。在波动的海面上, 结冰过程比较缓慢,但形成的冰比较坚韧,冻结成所谓莲叶冰。
  尼罗冰初生冰继续增长,冻结成厚度 10cm 左右有弹性的薄冰层,在外力
  的作用下,易弯曲,易被折碎成长方形冰块。 饼状冰破碎的薄冰片,在外力的作用下互相碰撞、挤压,边缘上升,形
  成直径为 30cm 至 3m,厚度在 10cm 左右的圆形冰盘。在平静的海面上,也可
  由初生冰直接形成。
  初期冰由尼罗冰或冰饼直接冻结一起而形成厚约 10~30cm 的冰层。多呈 灰白色。
  一年冰由初期冰发展而成的厚冰,厚度为 30cm 至 3m。时间不超过一个 冬季。
  老年冰至少经过一个夏季而未融化的冰。其特征是,表面比一年冰平滑。
  2.按海冰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固定冰和流冰两类。固定冰是与海岸、岛屿 或海底冻结在一起的冰。当潮位变化时,能随之发生升降运动。其宽度可从 海岸向外延伸数米甚至数百千米。海面以上高于 2m 的固定冰称为冰架;而附 在海岸上狭窄的固定冰带,不能随潮汐升降,是固定冰流走的残留部分,称 为冰脚。搁浅冰也是固定冰的一种。
  流(浮)冰,自由浮在海面上,能随风、流漂移的冰称为流冰。它可由大
  小不一、厚度各异的冰块形成,但由大陆冰川或冰架断裂后滑入海洋且高出 海面 5m 以上的巨大冰体——冰山,不在其列。
  流冰面积小于海面 1/10~1/8 者,可以自由航行的海区称为开阔水面; 当没有流冰,即使出现冰山也称为无冰区;密度 4/10~6/10 者称为稀疏流 冰,流冰一般不连接;密度 7/10 以上称为密集(接)流冰。在某些条件下,例 如流冰搁浅相互挤压可形成冰脊或冰丘,有时高达 20 余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冰的分布
  海冰其按形成和发展阶段分为:初生冰、尼罗冰、饼冰、初期冰、一年冰和多年冰。按运动状态分为固定冰和浮(流)冰。前者与海岸、岛屿或海底冻结在一起,多分布于沿岸或岛屿附近,其宽度可从海岸向外延伸数米至数百公里;后者自由漂浮于海面,随风、浪、海流而漂泊。海水具有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北半球冰界以3~4月最大(面积约1100万公里2),8~9月最小(约700~800万公里2),流冰群主要绕洋盆边缘流动,多为3~4米厚的多年冰。南半球冰区以9月最大(面积1880万公里2),3月最小(面积约260万公里2),多为2~3米厚的“一冬冰”。海冰对海洋水文要素的垂直分布、海水运动、海洋热状况及大洋底层水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对航运、建港也构成一定威胁。中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冬季皆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且冰缘线与岸线平行;常年冰期约3~4个月,盛冰期固定冰宽0.2~2公里;冰厚:北部多为20~40厘米,南部10~30厘米,对航行及海洋资源开发影响不大。
  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所特有的海洋灾害。在北半球,海冰所在的范围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以3~4月份最大,此后便开始缩小,到8~9月份最小。
  北冰洋几乎终年被冰覆盖,冬季(2月)约覆盖洋面的84%。夏季(9月)覆盖率也有54%。因北冰洋四周被大陆包围着,流冰受到陆地的阻挡,容易叠加拥挤在一起,形成冰丘和冰脊。在北极海域里,冰丘约占40%。
  北冰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冬季都有海冰生成;大西洋与北冰洋畅通,海冰更盛。在格陵兰南部,以及戴维斯海峡和纽芬兰的东南部都有海冰的踪迹,其中格陵兰和纽芬兰附近是北半球冰山最活跃的海区。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冰库,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藏在这里。南大洋上的海冰,不同于格陵兰冰原上的冰,也不同于南极大陆的冰盖,只有环绕南极的边缘海区和威得尔海,才存在着南大洋多年性海冰。在冬半年(4~11月),一二米厚的大块浮冰不规则地向北扩展,把南纬40°以南的南大洋覆盖了1/3。南极洲附近的冰山,是南极大陆周围的冰川断裂入海而成的。出现在南半球水域里的冰山,要比北半球出现的冰山大得多,长宽往往有几百公里,高几百米,犹如一座冰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冰的形成
  海水结冰需要三个条件:①气温比水温低,水中的热量大量散失;②相对于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冰点),已有少量的过冷却现象;③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淡水在4℃左右密度最大,水温降到0℃以下即可结冰。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由于盐度比较高,结冰时所需的温度比淡水低,密度最大时的水温也低于4℃。随着盐度的增加,海水的冰点和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也逐渐降低。
  海冰初生时,呈针状或薄片状冰晶;继而形成糊状或海绵状;进一步冻结后,成为漂浮于海面的冰皮或冰饼,也叫莲叶冰;海面布满这种冰后,便向厚度方向延伸,形成覆盖海面的灰冰和白冰。
  海冰是淡水冰晶、“卤水”和含有盐分的气泡混合体。按发展阶段,可分为初生冰、尼罗冰、饼冰、初期冰、一年冰和老年冰6大类;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固定冰和流冰两大类。固定冰与海岸、海底或岛屿冻结在一起,能随海面升降,从海面向外可延伸数米或数百千米。流冰漂浮在海面,随着海面风向和海流向各处移动。
  长江(大约北纬30度)以北的湖泊,冬天都有冰冻现象。但是,在北纬60度以南的大洋面上,几乎难于见到就地生成的海冰。海水结冰要比陆地上淡水结冰困难的多。首先,海水含盐度很高,降低了海水的冰点。淡水结冰是在0度,含10‰盐度的水冰点为-0.5℃,而含35‰盐度的水冰点是-1.9℃。地球上各大洋海水平均盐度为34.48‰,因此,海水的冰点在-1.9℃左右。海水平均盐度是34.48‰,远远超过24.7‰,所以海水达到冰点时,尚未达到海水的最大密度因而海水的对流混合作用并不停止,大大妨碍了海水的结冰。此外,海洋受洋流、波浪、风暴和潮汐影响很大,这些因素一方面加强了海水混合作用,一方面也使冰晶难以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冰的淡化
  冰是单矿岩,不能和盐物共处。水在结晶过程中,会自动排除杂质,以保持其纯活。因此,海水冻结时产生的冰晶,是淡水冰。但是,结冰过程往往较快,会使一些盐分以“盐泡”的方式保存在冰晶之间,冰晶外璧也会粘附上一些盐分,所以海冰实际上不是淡水冰,还是有咸味的。海冰比海水的盐度显然小得多,大致在0.5‰到l5‰之间,一般为3-7‰左右。
  冰晶间的盐泡不是静止不动的,它的浓度高而比重大,因重力而沿冰晶间隙下坠。因海冰顶部要比底部淡。另外,冰中如果存在温度梯度,会使盐泡向高温方向移动。有人作了一次实验,把含盐泡的海冰由上部加热,泡竟违反重力规则而向上迁移。这是由于海水结冰时,水温低于气温,因而盐泡向底部迁移。
  留在冰块里的盐泡,在气温升高到融点时,往往互相沟通,使盐汁漏出于冰块之外。隔年海在夏季就因这个缘故排出盐分。经过若干年后,多年海冰顶部几乎变成淡水冰。我国西北某些地区干旱而且水质苦咸,那里的人们就创造了结冰法淡化苦咸水,他们在冬天把冰块搬进水窑和农田里,待春暖后再饮用和灌溉。据试验,原先含盐量8-25克/升的苦水经淡化后,含盐量降低到3-7克/升,除盐率达到了60-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冰造成的灾害
  漂浮在海洋上的巨大冰块和冰山,受风力和洋流作用而产生的运动,其推力与冰块的大小和流速有关。据1971年冬位于我国渤海湾的新“海二井”平台上观测结果计算出,一块6公里见方,高度为1.5米的大冰块,在流速不太大的情况下,其推力可达4000吨,足以推倒石油平台等海上工程建筑物。
  海冰对港口和海上船舶的破坏力,除上述推压力外,还有海冰胀压力造成的破坏。经计算,海冰温度降低1.5度时,1000米长的海冰就能膨胀出0.45米,这种胀压力可以使冰中的船只变形而受损;此外,还有冰的竖向力,当冻结在海上建筑物的海冰,受潮汐升降引起的竖向力,往往会造成建筑物基础的破坏。1912年4月发生的“泰坦尼克”号客轮撞击冰山,遭到灭顶之灾,是20世纪海冰造成的最大灾难之一。我国1969年渤海特大冰封期间,流冰摧毁了由15根2.2厘米厚锰钢板制作的直径0.85米、长41米、打入海底28米深的空心圆筒桩柱全钢结构的“海二井”石油平台,另一个重500吨的“海一井”平台支座拉筋全部被海冰割断,可见海冰的破坏力对船舶、海洋工程建筑物带来的灾害是多么严重。
  南北极多年不化的海冰,叫作封海冰。封海冰与海岸相连,面积巨大。北极的封海冰,即使在夏季面积收缩时还有8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大洋洲的面积。南极大陆周围也终年被封海冰封锁。
  封海冰破碎后随洋流漂泊四方,南北极不少附冰科学站就以次为根据地研究探索极地的奥秘。航海史上,出现过某些海船被封海冰挟持漂流无法返回大陆的悲惨纪录。1912年由俄国彼得堡开出的海船“圣·安娜”号,在北冰洋上为封海冰所阻,随冰漂流将近两年,直到船只完全被冰毁坏。这场灾难只有两人获救。
[编辑本段]常用的清除海冰方法
  倾洒煤灰,利用吸收日光热量融化海冰;
  使用炸药,炸出一条航路;
  使用燃料,加热融化海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4-12-23 02:57 , Processed in 0.06730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