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1207|回复: 2

谈谈反物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28年,狄拉克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结合起来建立了狄拉克(Dirac)方程。Dirac方程一方面相当精确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而且自然地解释了电子的自旋为1/2;另一方面,存在负能困难,即Dirac方程有正能解和负能解。正能解描述正能量粒子的运动,负能解描述负能量粒子的运动。利用Dirac方程可以算出正能量电子跃迁到负能状态去的几率。比如,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大约在10-8秒内就会跃迁到负能状态。因此,所有氢原子中的电子都会在一瞬间变成负能电子,不符合事实。
1930年Dirac找到了一条出路:将真空看成所有负能已被电子填满的状态。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这时正能电子不可能再跃迁到负能态去,从而解释了未见过负能电子的这一事实。

如果负能态上填满电子,只要有足够的能量传递给这些电子,它们就会跃迁到空着的正能态上去。既然所有负能态被填满的状态相当于真空,那么负能态上因跑掉一个电子而留着的空穴就相当于一个正能粒子。这个粒子除了电荷为正,磁矩与电子相反外,质量、自旋及其它性质均与电子一致,称为正电子或反电子。

按照Dirac的理论,一个能量足够高的γ光子可以使一个负能电子跃迁到正能态上去,在负能态中留下一个空穴。其结果是一个高能γ光子转化成电子和正电子。不过一个γ光子直接转化成一对电子(e-,e+)不能同时满足能量与动量守恒定律。只有在第三者(通常是一个原子核)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即:γ+X→X+e-+e+
虽然X在过程后仍存在,但其能量与动量有了变化,表面上看γ光子似乎是被原子核吸收了。这个现象最早是赵忠尧于1930年发现的,当时叫做反常核吸收现象。这种现象会辐射出一种能量约为0.5MeV的γ光子,而且各向同性,称为赵忠尧辐射。

虽然正电子本身是稳定的,但在物质中却不会永远存在下去。一般地,它将先与物质中的原子进行多次电离碰撞而逐步失去能量,变成一个几乎静止的正电子。因为正电子相当于负能态上的一个空穴,如果附近有正能电子,它就会向这个空着的负能态跃迁。其结果,就是原来的电子不见了,负能态上的空穴被填充后变成了真空,正电子也不见了。跃迁过程中放出的能量转化为光子。这种过程就是湮灭。一对正负电子转化成一个光子同样不能同时满足能量、动量守恒定律。通常,它们总是转化为两个光子:
e-+e+→γ+γ
偶尔也会转化为三个。由于动量守恒的要求,两个光子必定以相同的能量朝着相反的方向辐射出来,所以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0.5MeV,即前面的赵忠尧特征辐射。

(以上选自陆埮,罗辽复著《物质探微:从电子到夸克》,有改动)





op.247
发表于 2009-6-9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还不太全~~~~如果以前不了解这很难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已经比较全面了...............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4-12-25 00:16 , Processed in 0.08099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