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2946|回复: 2

古代人如何使用武器——希腊、罗马的兵器与其时代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3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希腊时代的武器体系


    关于古代战争的战略、战术、武器和射击兵在古代为什么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我在前面的帖子里已经作了说明。从这篇帖子开始,我尝试把它们作一个综合性的阐述。

    迈锡尼文明被毁灭以后,多利亚人把铁兵器引进了希腊,但古代军事史的开端,则要从铜甲的发明算起。因为正是铜甲才使重装步兵的一出现,使多利亚时代的无防护步兵成为历史(兵无防护几乎是野蛮人军队的标志)。并且铜甲给希腊人一个军事上取得非凡成就的机会,这要从战场上军人的恐惧说起。

    大凡军人所恐惧的,无非有两样:一是自己无法伤害敌人;二是自己无法抵御敌人的攻击。请记住这两个恐惧。而不能伤害敌人,则有三个原因:一是看不到敌人。在古代,没有隐形兵器,所以看不到敌人的情况,只是在双方机动性差距太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二是自己的武器不能够得着敌人,比如弓箭射程不如敌人远,因为长矛不够长,在自己刺到敌人之前就被刺中,也属于这一类;三是命中后,不能穿透敌人的防护用具。在古代,士气对胜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武器的心理效果,对于其总体效能的评价,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在铜甲出现的前8世纪,希腊人的生活天地是相当狭小的。那时,在地中海东岸,希腊人开始跟腓尼基人发生商业上的矛盾,但还不至于闹到要用武力解决;在希腊北面的野蛮民族还没有南下,而西面的海洋是非常平静的。这样,希腊人的武器主要使用在了同族的身上。而希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希腊人选择什么武器——殖民需要和方便的海运条件,使海军装备得到优先发展;狭小的地形不利于大范围的机动,骑兵和双马战车没有发挥威力的空间,这样在陆军装备方面,只有射击兵和步兵是可以竞争成为主力兵种的了。

    那时,希腊的弓跟西亚大体类似,少数复合弓加上大量的合成弓和单体弓就构成了射击兵的主要装备。此外还有投石带和投枪。这些武器毫无疑问能够严重伤害没有防护用具或者防护用具很差的士兵。对他们来说,弓箭是很可怕的武器,因为在机动力相等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弓箭,简直想不出有什么办法来对抗弓箭兵,因此也就不难理解防护装备较差的民族总是重视弓箭了。

    治愈弓箭恐惧症的,是金属铠甲。除早期两河的情况不明外,埃及在新王国时代装备了铜制鱼鳞甲,之后在亚述帝国那里,开始普遍装备铁鱼鳞甲。因此也就不难了解亚述人的勇气的来源了,具有良好盔甲的亚述人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并不是有了这种东西就一定会成功,这点下面要讲到)。而希腊的情况有所不同,也许是出于对薄壳弧形硬质结构具有分散外力的良好作用的物理常识的了解,也许还因为对铁甲片的加工没有很好掌握,希腊人选择了整体式铜甲。希腊的青铜武器质量一直是很高的,早在宫殿时代的克里特,就会铸造长近一米的铜剑;在迈锡尼时代出现了由大甲板构成的铜甲,现在,他们又制造出了铜制铠甲的极品:整体式铜胸甲。这种铠甲的制作说起来并不复杂,铸出基本形状,然后锻打,之后进行热处理(青铜的淬火和退火)。但是要落到实处,那就太难了!希腊胸甲的厚度是很薄的,一般不超过2毫米,且为了穿着舒适和美观,以及无意识的对薄壳弧形结构的利用,一般做成模拟人体胸腹肌肉的形状,而头盔则非铸成人头形状不可,这样薄的甲胄,要铸造出来,对模具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且其锻打和热处理都要求非常高的技艺。这样看来,希腊只有数万重步兵不奇怪,奇怪的倒反是有这么多人可以穿着如此精致的铜甲!


因此必须对希腊城邦的政治和经济做个了解。希腊跟其他国家的很大不同之处是各个城邦的政体,基本上是共和制和民主制。这两种制度下,工匠都是自由的,为自己劳动,并且具有政治权利(这是波罗奔尼撒战争之前的情况)。显然的,他们比不自由的奴隶工匠和国家工匠(在古代,他们实际上是国家的奴隶)劳动积极性要强得多,生活要好得多,头脑也要灵活许多——自由人比之奴隶的长处之一。因此打造出优秀的产品是不足怪的。而且这样的工匠每个城邦都有很多,所以铜甲的装备也就是大量的了。

    为了保护自己,除了头盔和胸甲、胫甲以外,希腊重步兵还装备有大圆盾。这些防具的结合产生了一个显著的效果:射击兵器在大多数场合,对于重装步兵已经没有显著效果了。从前8世纪开始,到前1世纪罗马铁甲的出现,希腊铜甲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野战中,无论对手如何“箭如雨下”,重步兵总是能够镇定自若的发起进攻。对于射击兵,由于他们的机动性较好(拜轻装所赐),追上他们是不可能的,但重步兵对付射击兵屡试不爽的主要战法是,对准其指挥中枢或阵型弱点,发起一次强力突击,如果对方没有坚定的重装兵作为战线中枢,通常这样的一击就足以将其毁灭。在马拉松、普拉提亚、甚至某种程度上在高加米拉,都是如此。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在希腊人之间的战争中,轻装兵的作用只是辅助重装兵作战,射击兵们只是在很少的情况下,比如利用地势,才能够杀伤重装兵,而重装兵只要保持其密集队形,就可以安然通过威胁区,进入敌境大施蹂躏。希腊的平原都是很狭小的,不能承受敌人的破坏,因此在前8世纪到前5世纪末,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重装兵战斗成了唯一的交战模式。虽然一有机会,作战的希腊人都极力用各种谋略,比如夜战、迂回等等来战胜对手,但作战最终往往成为两个重步兵方阵之间猛烈的对冲。

    然而并不是有了重甲就可以所向无敌。没有良好的训练,以及不可缺少的纪律和勇敢,铠甲也不能保证胜利。我们都很熟悉的例子就是宋朝,宋朝拥有如此完善的铠甲,但它的军队最经常发生的事情就是全军覆没。

    希腊重步兵的威力来源于体力、勇气和装备的完美结合。希腊人实行公民兵制度,公民们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斯巴达等少数城邦例外)。作为重步兵主体的是自耕农,以及手工业者。他们的体力是较强的,但也只是具有农民的一般水准而已,由于其业余性质,训练也只有一般水准(但通过全民体育,希腊人的体能要强于独裁制国家的人民)。所以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则是他们超乎寻常的勇敢精神。这种精神是我必须大书特书的,说起来并不复杂,在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人民会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一分子,为了它而全力战斗的,因此他们的勇气并不出自强迫命令或是严刑峻法,而是发自内心。而*独裁国家的人民是君主的奴隶,无论有着什么好听的名目,君主必然忽视人民的疾苦——很简单,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权力来自哪里,是军队、父亲还是人民,并对这个来源保持敬畏。对于人民,独裁者都是轻视的,而出于保持权力的需要,他们必须钳制人民的行为和思想(因此不难理解*国家总喜欢管理一切),防止对君权构成挑战。对人民来说,国家是君主的国家,之所以要当兵,不是因为我要打仗,而是因为君主命令如此,不去就要倒大霉。即使用重罚和厚赏来激发军队的士气,这种士气也是不可靠的,因为得到奖赏的,必然只是少数成功者,而大多数人注定要承受战争的全部苦难的,而少数独裁者,却可以安然的躲避苦难!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如此多装备精良的独裁*国家的军队,却在战争中表现很差。

    而且,希腊城邦一般不大,土地最大的斯巴达不过8000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雅典也不过数十万人口(大致跟桂林差不多),居民的地域认同感很强,这就强化了公民兵之间的友情和荣誉感。所以,在看到希腊军事的成功时,要记住这并不全是装备的原因。


在攻击性武器方面,希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重步兵无非是一般长3米,可作为投枪使用的长矛,加上短剑。在攻击性武器的效果方面,必须指出的是没有一种能够对铜甲构成有效的杀伤,所以站立着的希腊重步兵几乎是刀枪不入的。比较有效的武器是投枪,当使用投矛器的时候,投枪可以投出近百米(所谓投矛器,其实不过是结构非常简单的皮带加木块而已,但它的效果着实惊人),重步兵可以不在乎射来的箭支,但却无法不在乎投枪,没有人愿意设想自己被投枪击中的情景,即使用盾挡住了投枪,由于投枪的重量,一般也只好抛掉盾了。另一种战法是设法推倒重步兵,这个任务通常由长矛完成,在密集的方阵中,要躲开敌人的矛墙是很难的。被推倒的重步兵很容易被践踏而死,如果不死,一种惊心动魄的战斗就开始了,敌军用短剑奋力刺穿倒地战士的胸甲!考古发现中就有这样的实例。一般来说,短剑仅能这样刺穿胸甲,对站立着的战士,短剑只能通过设法砍刺伤害其裸露的手臂或大腿,造成大出血来杀死他。关于战斗中重装兵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这里有一个数据:胜方5%、败方15%,可见盔甲对士兵的保护作用。

    希腊人之间的战斗,并不会使希腊城邦成为军事强国。要证明一个民族的军事才干,民族间的战争是最好的实验。从前8世纪开始,希腊人就开始逐渐向外殖民。他们开始遭遇异族,不过在殖民运动中,希腊人所遇到的基本上都是些武器很差的蛮族——由于西方已经普及铁兵器,这里的装备差,主要是指防护用具而言,尽管处于原始社会后期的人们同样具有很高的勇气,但在总体素质方面,他们是无法跟希腊人相比的。因此土著人的抵抗一般是很容易的就被排除了。比较值得一记的是在黑海北岸,寻求产粮区的希腊人遇到了精于骑射的斯基泰人,也就遇到了后者的角弓。不过在我印象中,斯基泰人跟希腊人居然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斯基泰人既然敢于劫掠亚洲,没有不试探一下近在眼前的希腊殖民地的道理,但确实找不到纪录,因此在这里不能比较斯基泰人战术跟希腊战术。我猜,斯基泰人是试探过的希腊殖民地的,只是感觉太过“坚硬”,以后再也没有重来。对于希腊人来说,斯基泰人的军事价值,只是用来做警察而已。

    真正巨大的危险,终于于前5世纪初来临。波斯帝国决定征服希腊,由于掌握了整个西亚,波斯的国力远远强于希腊各城邦的总和,而西亚两千多年政治斗争培养出来的波斯战略,明显比内斗不休的希腊人高明。就武器方面来说,波斯也是理应至少跟希腊相等的,而军队的人数更是大大超过希腊。希腊只能奋力苦斗了。

    然而战争的结局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希腊不仅击败了波斯,而且伤亡大大小于波斯,而且不仅是在保卫希腊的时候取得了成功,在小亚细亚也同样获得了胜利。战争胜利的原因,史学家早有公论,现在仅就有关武器的问题说一说。


波斯帝国的武力基础是骑射,这跟重视重步兵的希腊截然不同。在西亚,骑射有其实用性,然而在多山、平原狭小的希腊,骑兵所具有的最大优势——机动性,却发挥不出来。这样,实际上波斯军只好按照希腊人熟悉的方式作战。而在作战中,正如希罗多德所写的那样,波斯的弓箭无法有效伤害希腊重步兵,而他们的矛又不如希腊矛那么长,海上的战舰也不如希腊人的有效。一句话,波斯武器的表现明显比希腊武器差。以波斯的科技水平,其武器发挥的效能,似乎不应该如历史上表现的这样糟糕,那么波斯武器效能低劣的原因何在呢?

    问题的症结,可以归咎到波斯的“国情”上来。本来,西亚是复合弓、铁兵器、铁甲、鱼鳞甲、弯刀、骑兵、攻城武器等古代兵器的故乡,加之国库充盈、交通方便,如果工匠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波斯武器是完全不会落伍的。然而,波斯以一个小游牧民族出身,统治如此之多的民族,不得不心惊胆寒的处处小心设防。如果那些被统治民族拥有了精良的武器,或者被训练成强兵劲旅,万一有“非常之谋”,那还了得?无论波斯的统治怎么宽容,在军事这个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上,是没有丝毫的商量余地的。因此不难理解,在庞大的波斯军队中,只有波斯人拥有良好的防具,而其他民族大多数没有好的防具,有的甚至连稍好的攻击武器都没有,比如最早普及铁兵器的亚述人,在波斯军队中居然只有铜兵器!同样的,由于训练有素的和勇敢的异族军队对波斯人的统治构成潜在威胁,所以他们注定只能被设计为一群乌合之众。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波斯军队只能靠数量取胜,尽管庞大的军队在指挥和补给上都存在很大问题,但跟可能危害本民族的劲旅相比,这样的军队才是最“安全”的。而当各民族在军事上的积极性被压制下去以后,单靠文化落后、人数又很少的波斯人,已经不可能发展出什么有效的武器体系了。这就是波斯武器的表现远远逊色于希腊的原因,同样的,尽管波斯军人数众多,但可用之兵不过是少数波斯人,比之人人勇敢的希腊军队,实际上在数量方面反而居于劣势!

    波斯军队在武器使用方面有两个亮点:一是弓箭的大量使用。尽管对希腊重步兵来说,波斯的箭雨没什么可怕,但这种从远处攻击的骇人场面,毕竟能够引起希腊人的震撼和思考。说点题外话,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认为波斯军在普拉提亚战斗中,将步兵塞在弓箭兵后面,是一种错误,因为它阻碍了波斯弓箭兵的机动。对此我的看法是,这在战术上有商量的余地,不过也是古代战斗的一般样式,利用弓箭兵作为“火力准备”的打击力量,而把步兵列在弓箭兵后面,准备突击。统帅是很难突破一直以来的习惯的。二是骑兵。波斯以骑射起家,这方面当然远远强于希腊。波斯骑兵的运用给希腊人很深的印象,最主要的,是其机动性给战争带来的影响,令希腊人得到了很多启发。

    希腊给与波斯的启示,则是坚固铠甲的重要性。在战争所有的恐惧中,最大的恐惧莫过于伤害不了敌人,因为即使对手武器的威力再怎么大,只要我方能够杀伤他们,至少还可以做到玉石俱焚,但如果不能杀伤敌人,那么就没有任何希望了!(在90年代的《独立日》中,我们又看到了这种植根于人类内心的恐惧),铜甲使希腊人有恃无恐,而他们面前的波斯人的恐惧,却无从掩饰。

    希波战争是希腊重步兵最辉煌的时代。


希波战争令希腊人大开眼界。战后,希腊世界的武器体系出现了若干变化。最突出的是轻装兵的复兴。波斯军事智慧和希腊经验相结合,产生了盾兵这样的新式格斗兵种,这种步兵是雅典将军埃菲克拉特斯在公元前三九二年首创的,他们穿着皮甲或亚麻甲或者少见些的棉甲,使用剑和盾牌。在多山的地区,如果使用得当,如突袭敌军的侧翼,他们通过格斗,是可以给重步兵方阵构成重大威胁的(前面已经说过,重步兵方阵是不灵活的)。在射击兵方面,希腊人的运用技巧也有所提高,这种提高突出的表现在叙拉古打败雅典的最后战斗中,叙拉古骑兵突来突去的战术,让我联想起西亚的骑射,不过叙拉古骑射手以投枪为主要武器——这里要说明一下,由于投枪的心理威慑力和在近距离上的杀伤效果超过弓箭,所以在古代,投枪是骑射手很喜欢的一种装备,包括蒙古人也是如此。

    希腊轻装兵的复兴,跟重步兵的衰落有关。在波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希腊公民社会逐渐瓦解,自由手工业者渐渐被奴隶劳动排挤(奴隶劳动的成效不能跟自由手工业者相比,但成本很低,因此在商业中具有优势)、自耕农因为土地兼并而不断减少,贫富矛盾激增。因而公民重步兵的数量和质量,也逐渐下滑,这就相对的提升了轻装兵的地位。

    除了轻装兵的复兴,在射击武器方面的成就是前399年在叙拉古发明了俗称腹弓的希腊弩。这种弩射程非常远,是一种可怕的武器,韦格蒂乌斯称之为“蝎子弩”,它在整个古代一直使用,但因为制作复杂(这点从它的外形图就可以看出)、最主要的是由于它仍然无法有效对付重装兵,而在对付轻装兵方面,又不如射速更快的弓箭,因此装备量不大,且主要用于攻守城池。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武器必须服从于它的环境。

    重型武器的最大发展是重型投射兵器的出现。希腊最初的投石机大概是从西亚引进的,在雅典围攻叙拉古时第一次使用。重型武器使攻守城池的斗争天平移向了攻城方一边,只有最坚固的城池才能承受投石机的打击,且如果没有对应的守城武器,守城军队的恐惧将无法掩饰。重型投射兵器的出现和其他攻城武器和技术的进步,给予军队迅速攻破城市的可能性,只要使用大量攻城武器,就可以把原来视为畏途的攻城战,变成轻松的战斗。

    新型兵器和使用它们的新兵种的出现,以及旧兵器使用方法上的进步,预示着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

    马其顿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吸收了希腊和西亚武器的精华的结果。作为马其顿军队中坚的,依然是重步兵,他们将重步兵的密集方阵和突击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由于马其顿长矛长达4米以上(腓力和亚历山大时代),所以敌方的绝大多数长兵器都不能抢在马其顿重步兵之前刺中他们,无论在实际效用上还是在心理效果上,这种长矛都是非常有效的。但为了把突击的威力发挥到最大,马其顿重步兵也付出了代价,首先,为了双手持矛,他们的圆盾直径从近一米减少到了60厘米,这就削弱了盾的防护力;其次,为了保证机动性,有的重步兵穿着皮甲,这就进一步的削弱了防护力。其实,马其顿重步兵的武备,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为在广大的亚细亚战场上驰骋而准备的。

    重步兵方阵有其笨拙性,因此在方阵两翼,以轻装兵作为机动的“铰链”(富勒语),这种轻装兵中最著名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盾兵,在亚洲的战争中,如阿格瑞安部队这样的轻装兵,发挥了很大作用。射击兵的装备没有大的变化,主要的进步是装备了希腊弩,通过招募精于射击的外民族兵员,射击技术得到了提高。而重型武器的装备则取得了很大成就,T·N·杜普伊将之称为野战炮兵的鼻祖,这些“野战炮兵”由轻便的投石机和弩炮武装起来。

    马其顿军队跟希腊军队最大的区别在于重视骑兵,说到这里,我再次感到奇怪,因为马其顿军队的武备和编制,看上去都是为了远征亚洲而准备的,而跟希腊附近地区的实际需要大相径庭(这点可以从后来安提柯王国装备的变化看出)。马其顿骑兵有两种,一是使用投枪的希腊轻骑兵,二是使用长矛的伴侣骑兵,也就是重骑兵,他们发挥突击作用,由于马镫发明之前在马上使用长兵器需要高度的技巧,所以他们的人数受到限制,大约只有1800骑。


在兵器方面,马其顿重步兵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那长长的矛,但也不必太过于夸张其长度,实际上亚历山大时代的长矛,折合公制长度不过是4.2米,跟后来瑞士长矛兵类似。我们常听到的那些惊人的长度,是后来希腊化国家逐渐达到的。在突出了长矛之后,重步兵只留下了很短的短剑,只能用于防身而已;而盾兵顾名思义,是以盾作为重要防御手段的,这些圆盾跟原先希腊重步兵的圆盾外形相仿,而盾兵的短剑比重步兵的长,便于肉搏——在这点上,马其顿盾兵可以理解为不带投枪的罗马军团兵;在重骑兵和部分重步兵的防护装备方面,比较引人注目的是马其顿引入了西亚的鱼鳞甲,这种铠甲是铁制的,而且跟铜胸甲相比,比较便于活动;轻骑兵的主要武器是投枪,它的功用我已经作了说明。

    有了这些武器和兵种,加上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公民兵制以及腓力对军事训练的重视,,马其顿军队成为那个时代装备最好、训练最精、士气最高涨的军队。从武器体系上讲,马其顿军队的最大长处是将强大的突击力和惊人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它是一个几乎无懈可击而又凶险万分的整体,而如果分开来,各部分依然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史学家对马其顿军队都是赞不绝口,杜普伊甚至说若在腓力或亚历山大的指挥下,它或许可以战胜冷兵器时代任何军队,当然这有所夸张,马其顿军队毕竟是一支步兵时代的军队,不能超越它的历史。

    马其顿军队武器体系的一般使用,可以通过下面一个理想的典型战斗来加以说明。

    首先,在布阵时,以重步兵方阵为中坚,两翼配置盾兵,再往左,配置轻骑兵,最右翼则是伴侣骑兵。开战后,射击兵在重步兵前面展开,遮蔽主力队形。重步兵方阵稳步推进。盾兵在两翼跟进,步兵的总队形类似汉字的“八”字,而左翼轻骑兵迅速迂回敌阵右翼,将之搅乱。右翼重骑兵迂回敌阵左翼,如果条件有利,则向敌军左翼暴露出来的侧面发起坚决突击,如果敌方有所准备,则仅只攻击敌方较脆弱的轻装兵,待重步兵与敌交战之后,再配合一起发动总进攻。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说明。真实的战斗则不会如此顺利,下面拿几个著名的战斗来进一步说明马其顿武器体系的用法。

    在喀罗尼亚战斗中,马其顿军队遇到的是希腊联军。虽然马其顿各种武器和兵种,除了重装骑兵,几乎都是希腊人的创造,但希腊人的作战方式,基本上还是老一套的重步兵对决。但随着公民社会的瓦解,以雇佣兵为主体的希腊军队早就没有了原先的勇气,结果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依靠重步兵方阵的希腊军队抵挡不住诸兵种结合的高度灵活的马其顿军队,最后遭到大败。在这一战中,因为马其顿长矛的长度,希腊重步兵不能够像原来一样进行有效的突击和推进,而希腊轻装兵的训练本来就不如重装兵,骑兵更是微不足道。从武器的使用上说,马其顿对希腊的胜利,可以认为是灵活的多兵种配合体制战胜了笨重的重步兵体制。

    马其顿进行的最巨大的战争,是对波斯的征服,这场战争也很好的表现了当时西亚武器体系对于欧洲武器体制的劣势。

    波斯帝国这时已经高度腐烂。尽管在希波战争败北之后,波斯人痛定思痛,对自己的武器进行了若干改进,但武器的改进远没有政治的腐朽快。而且,波斯以小民族统治庞大地区的死结,完全无法解开,因此我前面分析过的波斯武器装备体制的弱点,也完全没有克服。波斯统治者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是大量招募外族雇佣军。当然的,这些雇佣军不能威胁波斯的统治,在这个前提下,波斯人也是很欢迎精兵的。因此不难理解,在对马其顿的战争中,起最大作用的是招募自波斯领域外的希腊雇佣军,因为这些军队不是来自波斯统治区,当然也就不会有养虎为患——民族起义——的风险,波斯人会全力支持他们把自己锻炼为精兵——至少也是很宽容的对待他们。然而,因为根子上的问题没有解决,波斯军队装备的总体水平,仍然是不能跟马其顿相比。而且由于政治的腐朽和国家初起时锐气的失去,可以说波斯对希腊的劣势,比希波战争时候更加大了。

    尽管如此,波斯军队依然是必须全力应对的强敌,首先,他们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如果说在狭小的希腊庞大军队不能充分发挥威力的话,那么在西亚的平原上,这个问题就消失了;其次,波斯毕竟是一个庞大帝国,吸收了西亚两千多年政治和军事斗争的经验,在遇到亡国危险的时候,会把这些谋略全部使出来;最后,在武器及其使用方面,波斯军队中有若干长处,是马其顿所不及的。这些优势我在下面要讲到。


在欧洲人眼里,斯基泰人是以骑射见长的。波斯人把他们招募过来以后,斯基泰角弓就成为了马其顿人必须好好考虑的问题。事实上,后来在中亚,斯基泰的骑射确实曾对马其顿军造成严重的威胁。况且,斯基泰人过着纯朴的生活,在勇气和马术的娴熟上,也是值得重视的。跟其它游牧民族一样,斯基泰人习惯于在敌人武器的射程之外跑马射箭,而不进行肉搏战。对于不够灵活的军队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而另一种值得重视的兵种,虽然在抵御马其顿的战争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但在未来,它的后代将发挥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至于终结了欧洲古代军事史——在波斯军队以及招募来的斯基泰人中,出现了人马都披甲的骑兵。不过,所谓马的防具,一般只是铁制的护脖和护胸,并不像后来的具装铁骑一样保护马匹全身。但这种防护已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就是使马匹的前部不受敌兵器的伤害,从而使它们在冲锋中可以具有更大的存活率,使冲击力大大加强。

    从武器和兵种配置来说,波斯跟马其顿一样是应有尽有了。跟对付希腊人的时候不同,亚历山大不再具有武器体系的灵活性这种优势。因此在对波斯的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马其顿公民兵的勇敢和训练,和亚历山大对自己军队的熟悉和天才式的运用,以及最重要的——政治。这里要讲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从前的学者认为马其顿重骑兵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实际上,波斯骑兵和斯基泰的重骑也具有同样的能力,所以这算不上一个重要的优势。如果一定要在武器上找一个优势的话,那么我认为马其顿长矛是唯一明显优于波斯的武器。  在波斯对马其顿的战斗中,出现了两种笑料兵器:驷马战车和战象。驷马战车大概是波斯从中国引进的产物(因为世界上最早的驷马战车出自中国,而波斯在崛起的时候是不使用战车的),只是对它进行了一个改进:在车毂外加装刀片,这样,就可以杀伤一路上遇到的步兵和骑兵,把驷马战车的突击作用发挥到极致。但驷马战车的根本性的缺点:笨重不灵活则无法改变。因此马其顿军队很容易的就消灭了它:首先是弓箭的射击,然后,步兵让开道路,使它们进入战线后方,由那里的轻步兵和轻骑兵加以消灭,结果是马其顿军队“没有任何损失”。而战象同演的没有任何大作用,也许是用弓箭就可以把它们消灭了。

    在毁灭波斯帝国之后不久,马其顿跟斯基泰人再次交手。在中亚的战斗是比较典型的对付游牧民族的战例。塔内河之战是成功的例子,在亚历山大的亲自指挥下,马其顿军队用弩炮、骑兵和轻步兵配合打败了斯基泰人。很明显,文明国家的军队只要纪律严明,在战斗中找准地方的要害,一击之下,纪律不严的游牧民族军队就会溃败。弩炮尤其能够给予他们很大的心理震撼(其实,古代的弩炮射速、准确度都很有限,在野战中,实战价值不大,但对于训练或勇气不足的军队,如果在野战中初次遇到,对心理是一个重大考验)。而卡拉那斯指挥下的骑兵部队,却在坡刊提米塔斯河遭到弓箭的猛射而失败,可见指挥官的能力,是决定胜负的要素。 

    当马其顿军队到达印度的时候,第一次遭遇了在装备方面跟它不相上下,甚至还胜出的军队。在整个古代,印度的兵器都是很有名的,由于印度铁矿的质量优良,加上印度人民独有的兵器制造工艺,其铁兵器的性能非其他文明国家可比(也许只有日本可以例外);而印度向来重视弓箭,所以其长弓也极具威力。在《亚历山大远征记》中,盛赞了印度的铠甲和长弓。然而,从双方的胜负和伤亡比来看,印度的武器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优势,这再次说明了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武器终究是通过人来发挥作用的。

    总之,在亚历山大的率领下,马其顿军队打败了它的所有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应该说,武器的质量,和对其合理的运用,是这些胜利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当亚历山大逝世,马其顿帝国分裂以后,这种优势也就一去不复返了。在希腊化时代,希腊化国家的武器制造和配备,没有遵循亚历山大的合理经验,而是走上了一条畸形的道路,拿安提柯王国来说,长矛变得越来越长,最后达到了6-7米这样的惊人长度,从而使重步兵方阵变得很不灵活,按理说这样笨拙的方阵,应该由原先就有的那些轻装兵和骑兵配合,但安提柯王国的轻装兵碌碌无为,而骑兵更是萎缩得非常厉害。最后,马其顿军队只能是变成了一支笨重单调的军队,加上各王国的君主*的加强,军队的勇气也就逐渐消失,当遇到罗马的时候,它们的命运也就完结了。  



 罗马时代
  
    当提到罗马兵器体制的时候,我觉得应该首先好好看看T·N·杜普伊在《武器与战争的演变》中对罗马军队的描述。因为三列阵是罗马军队的基本作战阵型,这种阵型跟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军队一样,具有惊人的灵活性,能够根据战场情况,变成密集或疏散队形、能够快速的突进和撤退、或者应付来自不同方向的袭击、作战时,可以实现军队的轮番作战和休息,堪称古代最完美的步兵阵型。但跟马其顿军队不同的是,罗马军队不是依靠兵种的配合,而是根据对重步兵装备和训练的改进,使之达到最优,而实现这种灵活性的。

    对于重步兵来说,最重要的是其护具。马其顿军队为了在亚洲大地上的机动,其重步兵的防护有所削弱。而罗马人不想付出这种代价,但显然,要实现防护力和机动性的结合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从历史上看,罗马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努力,在最初的时候,罗马重步兵跟希腊重步兵一样,也是穿着铜甲的,但显然,铁比铜机械性能要好得多,所以罗马很快引入了两种铁甲:鱼鳞甲和锁子甲,今天流传下来的文物和艺术品上,都有罗马军人穿着这两种铠甲的证据。而它们的弊病,除了耗费工时以外,前者太重,后者防护力又并不理想。因此罗马人依然继续探索,到前一世纪,终于发明了罗马特有的Lorica,如果要翻译的话,可以把它译为“罗马板甲”或“罗马铁甲”。它跟后来的板甲的相似之处是采用大块的甲板,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薄壳弧形结构”分散打击力量的物理学原理,当然,在这方面它是不能像真正的板甲那么有效的;它的另一个好处是便于活动,而且质量较轻,头盔和胸甲的重量相加不过15公斤——当然罗马铁甲也就只有这两部分而已,对于裸露的四肢,需要罗马大盾作为保护措施。经过盔甲和盾牌的进步,到前一世纪,罗马军队已经拥有既方便灵活又坚固可靠的防具,它们的结合是非常有效的。在阿拉克西斯河之战中,科尔布罗率领的罗马军队经受住了提里达特斯的骑射手的全天射击,只有一个骑兵被射死。另一方面,较轻的防具使得罗马军队可以快速机动,常常可以出敌不意的袭击对手——应该指出,这种能力的取得,必须经过严格训练,虽然罗马铁甲相对轻便,但加上全装备之后,罗马重步兵的负荷还是很大的,要做到快速行军,没有良好的体力是做不到的,马略军事改革之后,士兵们自嘲为“马略的骡子”,说明罗马军队的行军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士兵的进攻性武器也有了改进。长矛和刀剑的配合,是古代的典型单兵武器配置,不过这种配置就带来一个问题:长矛的长度该是多少?长矛方阵又该如何设置,才能既有威力,又有灵活性?这两个问题在整个古代都耗费了不少军事家的脑汁。罗马人的回答是:干脆不去管它!他们认为,把阵型的灵活性发挥到极致,才能在战争中出神入化的使用军队。只使用短兵器进行搏斗的军队,才能实现完全的灵活性,因为他们是不必考虑长矛的互相阻碍问题的。但这样的军队又该如何面对敌人的长矛方阵呢?解决办法是使用投枪。投枪在近距离上,可以具有可怕的杀伤力,即使敌人使用盾牌顶住了投枪的穿刺,他们也不得不抛下变得沉重的盾牌,如果在很短的距离上进行投枪齐射,敌人的射击兵已经退到己方主力队形的两侧和后方,没有遮蔽作用了,而敌方主力的密集队形,将使投枪的命中率变得很高。这样长矛方阵必然因伤亡出现空隙,罗马军队就可以从空隙中冲入,大肆砍杀。并且,由于罗马三列阵跟其他阵型相比具有非凡的灵活性,因此还可以实现从敌阵的侧面甚至后方打击敌军。如果有突然的情况造成军人来不及投出投枪,它还可以作为应急的矛使用。总的来说,罗马军团的投枪,跟后世法国拿破仑时代的**作用类似。

    在进入近战之后,罗马人依靠的将是他们的短剑。这种短剑是仿自西班牙短剑的产物。它虽然短,但中脊很厚,因此重量并不轻。罗马短剑可砍可刺,具备很高的战术灵活性,李维的《罗马史》中曾描述过罗马军砍杀马其顿军的场面,“西班牙士兵用剑把人体剁成碎块,将胳膊从人体上剁下,肩、四肢或脑袋与身体分离,颈部被刺得血肉模糊,内脏裸露在外”。这确实是个恐怖的场面。而在罗马内斗中,暗藏短剑的群众或打手,也常常把他们的敌人“撕得粉碎”,甚至“连一片肉都不剩下”。在现有的壁画中,也描绘了罗马军队用短剑把日耳曼俘虏斩首的画面——通常,这种任务是由沉重的刀斧完成的!总之,短剑对于步兵,确实是一件极有威力的武器。不过,对于骑兵来说,短剑的杀伤距离有限,是不适用的武器。因此罗马骑兵使用仿自凯尔特人的长剑。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只有最勇敢和最有训练的士兵,才能真正娴熟的使用这种投枪与短剑组合的战术。因为失去了长矛的保护,军人在投出投枪之后,只能依靠短剑杀敌,如果敌人是使用长矛的,那么迎着矛墙冲锋将是一种极大的考验(俗话所说“一寸长一寸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兵器的心理优势);而挥舞短剑,显然感觉上也不如长剑那么放心,而且,左手握着沉重的盾牌,右手持短剑,剑法必须练熟才能压倒敌人;但罗马军队确实具有这种素质,因为在很长时间里,他们都是公民,国家是他们的。而马略的军事改革,使得罗马军队职业化,战斗威力更进一层。离开公民制而单纯的模仿罗马人的装备和战术,也不能达到罗马军团的威力,在罗马向东地中海扩张的时候,一些国家,如米特拉达梯的本都王国,曾模仿过罗马的军制,结果依然是被打败。到了封建时代,我国的宋军和明军,也有使用投枪、盾牌和腰刀结合的兵种,但这两个皇朝在军事上实在无法叫人恭维。

在谈到罗马武器的进步的时候,要说到当时欧洲冶金业的进步。从前六世纪意大利普及铁器之后,意大利铁兵器超越了普及阶段,而进入到提高阶段。罗马的铁兵器锻造业继承了伊达拉里亚人的冶金技术,后来发展出了罗马熏炉铁。而西班牙短剑的引入,也是跟西班牙人的利托平钢的出色性能有关的。在北方,著名的凯尔特钢也出现了,不过用这种钢制造的兵器常常是在战场上与罗马人见面!说到这里,不得不羡慕西方交通的便利和文明的密集,使得各种文明成果能够迅速得到交流,大大促进了各文明的进步。

    由于罗马重步兵三列阵实在完美,以至于遏制了其他兵种的发展,所以罗马的弓箭兵、轻装兵、骑兵等都几乎不值一提,到了确实需要这些兵种的时候,罗马往往是从外民族中征发,征发来的军队士气不振,就更加凸现了重步兵的价值,所以我们看到,在3世纪以前,罗马军队每一次胜利,几乎都是重步兵挑起重担。不过辅助兵在必要的时候还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这点在帕提亚战争中将得到证实。在辅助兵(以上兵种的合称)的武器方面,罗马时代也没有什么进展,倒是由于军队规模扩大,辅助兵的数目也增大了。另一方面,虽然罗马军队以近战为制胜的主要手段,但需要射击的话,同样可以漫天箭雨。比如庞培和凯撒的法萨卢之战,庞培的四个军团(是否足额不清楚)在数小时之内,向凯撒军队的一个堡垒射出了30万支箭。

    除了重步兵装备,罗马人对世界军事史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发展出了非常完善的攻城武器体系。在古代,到中世纪的杠杆式投石机出现之前,它的投石机一直是最强的;而弩炮的运用范围之广,到野战火炮出现之前,更是仅见的。罗马军队在历史上首先将重型射击兵器投入战场。罗马攻城武器的完善,跟公民社会里工匠和技术家的地位较高,创造力较强,是分不开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同样能为这种交流注入活力。  罗马在3世纪以前,是战胜了它遇到的一切对手的。但就在凯撒时代,两块乌云开始出现在罗马的晴空,开头,这两块乌云只是一种碍眼但远在天边的景色,但最后,它们竟然吞没了罗马这个巨人。

    第一朵乌云来自日耳曼。这个民族联合体非常庞大,而且他们身材高大,还继承了凯尔特人的凯尔特钢,更重要的是:一.作为原始社会末期水平的游耕民族,日耳曼人生活艰苦,锻炼了他们的体魄和意志(德意志人的祖先啊)。二、中欧的大森林,是他们的最好的屏障。所以,尽管日耳曼人防具不佳(仅贵族有锁子甲和头盔),依然能够保卫自己的领土。但在学熟罗马先进的军事制度之前,他们是不足以在正规战斗中击败罗马军队的,更不用说进攻罗马了。

    第二朵乌云就是帕提亚人。帕提亚以游牧民族起家,其兵器显著的特点有二:一是终于完全掌握了兽角复合弓的制作工艺,帕提亚角弓是以强劲出名的;二是出现了具装铁骑。这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具装铁骑是颠覆古代作战方式的武器体系,在西方,它使罗马人倚靠的三列阵变成了废物,在东方,它也使汉族军队的强弩变成了废物。这是一种结合了进攻和防御的可怕武器,在现代可以跟它相比的,我想得出的只有坦克。如果帕提亚只有骑射手,那么它的结局,不会比波斯强多少,因为罗马的国力和军力,都是帕提亚无法相比的,而欧洲人在对付骑射手方面,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经验,正如前面所说,骑射手即使整天射箭,也不会对军团构成多少威胁。然而,具装铁骑使这一切改变。当具装铁骑出现在步兵面前,他们就必须密集起来防止铁骑的突破,这样,箭的威力就大增了。即使如此,没有长兵器的罗马军团也很难阻止其突破;过去,欧洲军队只要看准骑射手的指挥中枢,一次突击就可以将其打垮,而现在,罗马的任何兵种,如果敢于突击用具装铁骑保卫起来的帕提亚指挥中枢,几乎都跟自杀没有分别。所以罗马军队在帕提亚军队面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对付这种骑射手和重骑兵完美结合起来的骑兵部队,罗马的对策是:一,拼人数,全帕提亚的骑兵不过五六万,步兵不过二十余万,帝国时代的罗马每次大举入侵,都出动十六七万大军,其中重步兵少则六七万,多则十万,骑兵则从高卢或日耳曼征集,一般在两三万左右,这些骑兵装具跟罗马骑兵类似,但马术娴熟,加上骑士身材高大,对于帕提亚人来说是个很大的麻烦。二.攻其必救。这点我从前讲过了。三.大量使用重型射击兵器,在一世纪以后,罗马每个军团都有55部弩炮,这些弩炮对任何军队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在弩炮面前,敌军不敢排成密集队形,这样就削弱了他们的突击威力。在训练有素,武器精良的罗马军队面前,帕提亚是无法胜利的。但这种胜利对于罗马来说,已经非常勉强了,实际上帕提亚始终就没有被完全征服过。

    最终,当致命的三世纪危机到来的时候,欧洲古代军事史终于要划上句号了。三世纪危机是罗马社会危机的总爆发,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文化各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反映到兵器方面,由于自由民工匠被奴隶劳动排挤,加上来自希腊的科学源流枯竭,技术上的成就也渐渐减少,并开始倒退;由于血缘上的意大利人减少,不得不越来越多的征集外族兵;两百多年的帝国,把公民的尊严和权利一点点的抹杀,直到戴克里先把它彻底取消(不过,在古代,独裁制是大国的必然选择,这不能怪某个人),军队再也没有原来的士气和训练了。跟西亚帝国们一样,罗马只能越来越乞灵于骑兵。恰巧这时,萨珊波斯取代帕提亚成为罗马的东方敌人,它进一步改进了军队的防具,据说当时波斯的骑兵全身只露出两个眼睛,很难伤害、还首次在战争中使用了乌兹钢刀。更重要的是,同样作为君主制国家,初起的波斯肯定比腐朽的罗马具有朝气。此消彼长,波斯在战争中占得上风。尽管到了4世纪,罗马军队跟波斯一样,以具装铁骑和骑射手为主要兵种,但是还是常常打败仗。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武器必须通过人才能发挥作用这个真理。这时的罗马军队已经跟中世纪的欧洲军队很相似了,它的士兵身上穿着鱼鳞甲和锁子甲,仿佛历史转了个大圈又回到原地了一样。最终,随着不断冲来的蛮族的浪潮,罗马被淹没了。
发表于 2008-3-22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 ~
     写的不错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9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时代都脱离不了兵器么?攻击和防卫都是人的天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5-1-3 17:44 , Processed in 0.0446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