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音乐吗?听过下面的音乐吗?(把它们拿过来细细听几遍吧)这些音乐都非常有理性的,在下面的论述里我会经常提到它们。①鲍勃•迪伦《随风飘荡》②布赖恩•亚当斯《对你倾心》③涅磐乐队《昨晚你在何处爱眠》④神秘园《睡眠曲》⑤埃儿顿•约翰《风之烛》⑥枪炮玫瑰《不要哭泣》⑦帮迪乐队《他们知道这是圣诞节吗》⑧路易斯•阿姆斯特郎《美好的世界》 人们创造艺术品都有同样的目的(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且这情感应该是理性的),因此应该(而且只能)以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的理性与否来判断它的好坏,或者看他能否将热爱生活的甜美浓浓的感觉表达出来。无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还是其它形式的艺术品,也都是都是传达人们内心感受的。因此完全可以毫无顾虑的拿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进行比较(情感的比较)。 一首成功的音乐应该要有这样的因素:①具有关怀精神,教人在痛苦中要坚定信念。给伤痛者、弱小者以慰藉,让他们重新获得希望和前进力量.如《睡眠曲》《不要哭泣》以及《风之烛》 ②质疑与反思.提醒人们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思”“疑”会使我们更有理性 ,心灵更敏感。如《随风飘荡》《他们知道这是圣诞节吗》 ③歌颂美好的事物,赞美世界.﹝爱情、大自然、平静的生活、梦想等﹞正是因为美好的事物能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感觉,所以我们才去追逐它们(只有能将那种美妙的感觉表达出来的音乐才算成功的),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如《昨晚你在何处爱眠》《对你倾心》《美好的世界》
歌曲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歌词、音乐和演唱.而古典音乐只有音乐本身﹝最多再加上音乐背后的故事﹞.但无论歌词、音乐还是演唱,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传达创作者内心的情感.音乐作品会有形式上的区别,但本质却是一样的﹝传达情感﹞.歌曲的主体是演唱,音乐、歌词次之.一首歌曲的成功与否主要由演唱者再他的嗓音里注入的情感的理性与否来决定的﹝不能以歌词为判断标准,而应该细心聆听演唱者的嗓音里蕴涵的情感﹞.古典音乐的好坏同样是由它优美的旋律中蕴涵的情感决定的.(演唱者独特的嗓音和乐器美妙的音色都是外在因素)。 人们在不同的心情下说话时,声音流露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完全能够从他们的声音里直接感受的到各种情感,而不必要一定要去了解他在说什么.再如:《生命之杯》的热情奔放;披头士或花儿乐队的快乐天真;《朋友》(周华)痛苦的思绪;《梁祝》《阿兰胡埃斯》优美中的淡淡哀伤;《美好的世界》浓浓的爱意;《风之烛》痛苦中的坚强;《我们一起摇滚》野性的叛逆;《我心永恒》的凄美;《二泉映月》《黑色星期天》《今夜无人入睡》的凄凉哀伤.这些歌曲或音乐也许你并不了解歌词、创作者或创作背景。但只要那些蕴涵着情感的旋律流进我们的耳朵,我们的情感无不被它们深深牵动.音乐里蕴涵的情感是自然而然的流进了我们心中的.实际上仔细想一想就会知道,从音乐的旋律里或从演唱者的嗓音中感知他人的情感是人们的一种本能,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临考前父母通常会很关心的劝蔚我们,让我们不要紧张。但往往结果却是:我们的心更不安了。我想原因因譥是:其实父母心也是很紧张的、很沉重的,这种情感被自然而然的注入到了他们的声音里。这种沉重的情感很自然的流进了我们的心中,因此听过他们的话后,我们的心更会不安了。再比如:如果朋友不是真心实意夸你,你总感觉有些不对,因为他们的声音里并无真情实感。“王熙风”的话的声音里到底有无真情实感,大观圆里的人应该很清楚)
无论融入了什么样的深厚的情感的音乐作品,我们都能很自然的感受到,只是能不能正视它、能不能逐渐接受的问题(要相信自己,定能逐渐接受)。敏感、富有理性的音乐,需要一颗与之对应的心去接受。
当你在听音乐时,你是在直接感受.而当你再读文章时则永远只是在回忆﹝写景之作﹞。无论作者描写的多么成功.那个画面在我们脑中多么清晰,终究只能产生十分淡薄的美感﹝因为回忆并不能使我们产生当时处在那种环境下时的感觉﹞.在读写景的作品时,你听不到风声、鸟叫声,看不到美丽的景色,也闻不到自然的气息,更不可能抚摩到它,总之它无法使你产生处在当时环境下的感觉。如果在看风景时不能产生美好的、甜美的感觉,我们还会喜欢自然吗?写景的作品在我看来是有一些虚幻的。
一首纯粹的哀伤、痛苦的作品不会是优秀的,因为情感单薄。音乐作品不是不可以传达出痛苦的思绪.但必须同时传达出坚强、希望、质疑或对生活的热爱等理性的情感。纯粹的哀伤、痛苦的作品是在诉苦,诉苦则是在传播痛苦,是很不理智的。你不希望向你的朋友传播痛苦,你应该让他们从你身上看到坚强和对生活热爱.朋友不会跟你“分享”痛苦,他们只会劝慰你,让你坚强点,勇敢的面对明天.﹝我们肯伸出援助之手并不仅仅因为被救者很痛苦,还因为我们希望他的前途充满光明﹞. 比如《风之烛》《睡眠曲》《昨晚你在何处爱眠》痛苦中却带着坚强、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成功. 像《二泉映月》《梁祝》《阿兰胡埃斯》《黑色星期天》《今夜无人入睡》《朋友》(周华健)《别离曲》(肖邦)《伤心旅店》(猫王)《你走的那一天》(m2m)这样的的仅仅是哀伤或者淡淡哀伤的作品,情感是单薄的,并不优秀.
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也就是说他们创作的音乐也许会有形式上的区别,但里面流露出的情感基本上不会有多大变化.比如贝多芬的音乐: 很热情。 并不是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就能有什么样的音乐 .比如:音乐家们往往都有着辛酸的成名之路,他们都是靠坚强才成功的.但不是说他们就一定能创作出痛苦而又坚强的《风之烛》的.与《风之烛》表达同样主题的《隐形的翅膀》(张韶涵),抛开歌词(心情平静时,闭上眼睛细细听),演唱者的声音里传达出的仅仅是哀伤的情感,没有十分坚强的气息.﹝比较一下,而且不能太看重歌词)但生活中的演唱者肯定很坚强,只是她不能将坚强的感觉唱出来。 能打动人的作品不一定是优秀的.凄凉的音乐是非常容易打动人的。而“感动”会使人忘记烦恼和痛苦,因此我们往往认为能打动我们的作品便是成功的.但情感单薄的作品是经不住细细、反复的聆听的。
恋爱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十分的甜美。因此判断爱情歌曲是否成功,要看演唱者是不是将恋爱时的感觉唱了出来。《昨晚你在何处爱眠》《对你倾心》便将恋爱时的感觉唱了出来(真的很甜美)。 而无论《温柔的爱》(猫王)《我心永恒》、肯尼•罗杰斯、“U2”乐队、周杰伦、迈克尔·杰克逊、后街男孩、“山羊皮”乐队,还是张信哲都没有将恋时的甜美的感觉唱出来,因此他们的音乐并不成功。
同样,热爱自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的作品也必须要传达出浓浓的热爱的感觉,像《美好的世界》的那样的浓浓感觉。这也是判断此类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 而《乡村之路》(约翰·丹佛)、《挪威的森林》(披头士乐队)、《江南》(林俊杰)、《田园交响曲》还有很多赞美自然的古典音乐都没有将热爱自然的甜美的、浓浓的感觉表达出来。
什么是热情?它从何而来?人们很热情必然有热情的理由(它来了就有来的理由)。想一想它从何而来。在你恋爱时、在你欣赏美丽的景色时、在你的前途一片光明时、在你追求美好的事物或得到它们时、在你事业有成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总感觉心里会涌动着无限的热情。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会真的很有热情(它绝对不会空穴来风的到来)。在你很愤怒(愤怒因为心理痛苦,不能传播痛苦)时也会很有热情,但这种热情(激情)明显是不理智的。音乐家们只有将人们在追求美好的事物时或得到它们时的甜美的感觉亦或能将坚强、希望、关爱等理性因素注入到音乐里,那么这样(也只有在这样)的音乐里才会真的蕴涵着无限的理性的热情。
《生命之杯》很热情、奔放。但是它并没有将那种热爱运动的内在的甜美的感觉唱出来。(运动本身带给我们甜美的感觉,所以我们才会热爱它)再如《斗牛士进行曲》
天真意味着会把问题简单化,这是不可取的,不理智的。披头士、花儿乐队、《土耳进行曲》、《惊谔交响曲》、《蓝色多瑙河》以及很多小夜曲(虽然乐器音色优美)明显过于天真,肯定是不可取的。
再来看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①一开始的音符表达出的是十分无奈(真的很无奈)的情感。总的听来那种感觉并不是埃儿顿•约翰那样的如此的坚强(坚强就是埃儿顿这样的),它应该是热情、是反抗。可是你知道热情来自于美好的事物的滋润,来自于坚强、希望;而且里面的反抗明显是非理性的(它几乎使你疯狂),这热情是由愤怒激发出来的。②没有希望和温暖的关怀。《不要哭》《睡眠曲》那样的温柔、亲切的关怀③也没有反思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鲍勃•迪伦那样的反思。《欢乐颂》(抛开歌词)高音演唱里并没有关怀精神,也没有质疑和反思,没有应有的理性因素,热情只能来自于非理性因素(愤怒 )。 这是我对贝多芬的看法。但贝多芬有着伟大的人格,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人生经历与音乐本身并不能划等号)
帕瓦罗帝的《今夜无人入睡》仅仅很凄凉。披头士的《幻想》(抛开歌词 )仅仅只是约翰·列侬痛苦的自述,没有应有的关怀和希望。他们的《昨天》只是淡淡的哀伤,没有反思。“蝎子”乐队《变幻之风》(抛开歌词)仅仅是哀叹和无可奈何,没有应有的反思、质疑(像《他们知道这是圣诞节吗》这样的质疑)。艾米·怀恩豪斯《戒毒所》有些天真,没有很强的反思。
一开始提到的音乐有几首有明显的缺陷的(细听就会发现):《不要哭》只有前两分钟的演唱很柔情,后面只有无奈和哀伤,而且即使在前两分钟柔情的吟唱也是断断续续的。但它毕竟有成功的部分,所以我把它选进来。《睡眠曲》1分钟以后才融进了希望的成分,之前只有哀伤。《昨晚你在何处爱眠》后半部分的演唱是不理智的。《他们知道这是圣诞节吗》最后的合唱使“思”和“疑”都消失了。
音乐是组成生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细心聆听好的的作品,我想我们的心会越来越敏感和充实。但还是要书归正传的,生活才是最最主要的(往往朋友的一个善意的微笑比什么都重要)。
对音乐的评价方法是完全可以直接嫁接到对文学的评价上的(因为它们都是以其中的情感决定成败的)。
除非你正陶醉在爱情里,不然无论你拿起谁的爱情诗来读都很难产生恋爱时的甜美的感觉。(只有音乐才能将那种感觉直接传达出来)。恋爱中时心里本来就很甜美(那种感觉并不是由诗激发出来的)。既然诗本身无法使人产生美好的感觉,那么我完全有理由不去读。(因为那有些虚幻)
李清照的《声声慢》,闭上眼睛默读几遍,实际上仅仅只有哀伤。没有希望的因素,也没有对生活的浓浓的热爱的感情。再如《天净沙·秋思》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的《登高》就是痛苦而又坚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