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1196|回复: 2

认识音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5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看到关于音爆的帖子,所以突然想起一起看过的一个问题,
是《科技之光》的一个问题,音障到底可不可见呢?
一开始,很自然的想到,声音是机械波,传播于透明的介质空气中,怎么可能看见呢。。
但答案却令我很吃惊,音障确实是可见的,当然并不是因为其本身可见。
后来问了下教授,他只提到马赫锥这种东西,但对其是否可见却全然不知,大概是因为比较冷门的缘故吧。



音障,是历史上(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飞行器尝试跨越音速飞行遇到困难的称呼。这一说法在1950年代以后随着跨声速飞行的广泛实现已渐不多见。

当物体(通常是航空器)的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此时,由于机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将逐渐在飞机的迎风面及其附近区域积累,最终形成空气中压强、温度、速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一个突变面——激波(Shock Wave,又译冲击波、骇波、震波)面。激波的形成是超音速飞行的典型特征。激波面将增加空气对飞行器的阻力,这种因为音速造成提升速度的障碍被俗称为音障。另外,在早期飞机的设计中,由于对跨音速空气动力学了解尚少,所以曾多次发生飞机试图超越音速时解体或者失控坠毁的严重事故,有人把这一时期困扰飞机制造业的难题也称为“音障”。事实上,音障一词的名声大噪更多地来自于媒体的炒作及大众的误解,而非更加深刻的物理实质。

飞行器进入超音速飞行形成的激波面,是声学能量的高度集中面,所以又称音锥。音锥在听觉上是一声短暂而极其强烈(可能超越人耳听力上限的)的爆炸声,故称为音爆或声爆(Sonic Boom)。强烈的音爆不仅会对地面建筑物产生损害,也会给飞行器本身跨越冲击面的部分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各国一般都禁止超音速飞机在住宅区上空突破音速。

除此之外,跨音速飞行常常伴随的一个效应称为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Prandtl-Glauert condensation clouds),其特征是一个以飞机为中心轴、从机翼前段开始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圆锥状云团。这是由于激波面后方因气压降低导致温度的降低,进而引起水气凝结导致。水气凝结变成微小的水珠后,肉眼看来就像是云雾般的状态。这个低压带会随着离机身的距离增加而迅速消失。值得一提的是,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并非只能在跨音速飞行中看到,与激波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仅仅表征了空气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在合适的条件下,尚未接近音速的飞机也能在自己周围产生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


一架正在穿越音障的美国海军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注意到机身周围激波面附近由于普朗特-格劳厄脱奇点(Prandtl-Glauert singularity)效应产生的圆锥形云雾。



最后这个是视频,这个是比较理想飞行试验,但也有因为飞机性能问题,超音速而爆炸的。
发表于 2008-10-5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帅了,我喜欢。那确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6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那雾是音障造成的阿...以前还以为是经过水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4-12-24 21:50 , Processed in 0.0960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