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2396|回复: 4

大学继续扩大招生究竟利大还是弊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两则消息,一则是湖北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改制校今秋停止招生,副省长郭生练对高校前途表示忧虑。原因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学生生源会连续下降,按照目前的生源状况发展,以后高校资源将过剩,高等教育发展面临转折。” 郭生练称,高校资源出现过剩。5年后极有可能会有高校倒闭。他指出,学龄段人口5年内将会自然减少,高校招生时就有会面临生源不足的状况。如果高中毕业生人数不足高校招生计划数时,高校就会“吃不饱”,甚至破产。

另一则消息是2008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2008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作出了部署,确定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599万人(其中普通本科30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299万人),比2007年增长5%。

这两则消息不对称,很明显湖北省作出的决策与教育部目前继续扩招的决策是不一致的。现在大家都在谈论毛入学率,究竟什么是毛入学率?这是一个非常费解的概念。




这个概念描述18-22岁年龄组人数参与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因此并不是反映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适龄入学人数情况的一个数据。

18年前,也就是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当时国内人口为11.6亿,1990年的出生率为21.06‰,出生人口为:2443万,2008年招生599万,如果说都是18岁的孩子考大学,将有24.5%的孩子入学。这个数据大致的反映出升学与人口出生之间的关系,这个数字和毛入学率并不是一回事。按照这种数字比较确实不算高,但是中国人口出生率从90年代之后就迅速下降,到2002年为12.86‰,人口出生率也就降到了1600多万。(实际上2002年时东部许多省份出生率已经低于10‰)依照这个数据计算2020年仍然招收599万大学生,这个比例就会上升到36.2%。这是说2020年维持2008年的招生数字不变,当然,12年后会远远高于这个比例。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更快,而这些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更快。因此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所说的问题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评价大学招生过多不仅仅是从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之后迅速下降,而高校继续扩招会引起教育资源过剩这一个方面。教育部这几年一直在抓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一直受到公众质疑。最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有关负责人在重庆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报告会上称,即使就规模而言。我国高等教育仍处在追赶世界水平的阶段,不能目前高校存在的问题归咎于扩招。

这次会议上透出中国高校在校人数已经达到2500万,攀居世界第一。我查了一下1976年底高校在校学生有82万人,1977年恢复高高考之后冬夏两季,共招生录取了40.1万多名大学生,中国的高等院校迅速扩张,师资的来源确实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如果说:“我国高等教育仍处在追赶世界水平的阶段”。这是一种不顾高校经过迅速扩招后实际情况的一种托词。而高等教育司的看法是:“评价高等教育应针对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即现行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关于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这并不是过去简单地以毛入学率进行划分的,是毛入学率的差别的标志,而认为“精英与大众是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两个发展方向。”并认为:“精英教育的发展,主要是提高质量,提高水平,也要适当增加数量。大众教育的发展,主要是扩大规模,增加数量,并按照劳务市场的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光明日报:精英与大众:高等教育的两个发展方向 作者:林莉)

这种观点提出了精英教育和大众化的和谐发展,提高与普及的统一,特别是兼顾到高等教育的水平和劳务市场的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因此扩招必须兼顾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中国高校扩招中有究竟有没有盲目性,专业设置不对口,造成大学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不对口,算不算盲目性?因此直到今天,仍有100多万大学生就业问题尚无着落。不能只是说大学生在挑剔职业,而确实需要反省大学扩招专业盲目设置的一些问题。

中国大学扩招对中等技术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扩招中有许多资深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升格为大专,有的后来又摇身一变成为本科院校。中等技术教育也是是国民教育系列不能缺少的,高校扩招殃及了中等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影响职业技术的教育的发展。后果是社会又出现中等技术人才的短缺。而中专升格后的高校又很难胜任高等教育任务,这种发展也带有严重的盲目性,实际上是得不偿失。

高校扩招之后,高校的差距在拉大,重点大学录取分数比民办本科高高出许多许多,一些民办高校本科是很难实现本科教育目标。尽管现在升学率在一些地区相当高,但是竞争依旧激烈,原因就是大专、本科能不能按照培养目标如愿以偿让令人担忧。实际上教育主管机关也非常明确在考核高中的升学率的时候是分别统计本一和本二的过线率。言下之意本二以后录取的大学都很难说了。于是高中必然狠抓升学率,学生负担加重,都是把本二这个分数线作为最低考核标准。被忽视的不同类型的大专,高职的培养目标,从社会需求到就业的重要意义都会被忽视。

教育部不能因为公众的质疑,就不愿意正面回应高等教育扩招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不能回避,需要实事求是,扩招是应当的,也应当有一个度;扩招中也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能回避,特别是不能回避未来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之后如何发展高等教育的问题。如果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所言并非危言耸听,那么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扩招后果也一定是比湖北省的问题更大。


BIG的声音:大家都来关注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在今天中国的教育地位显然是一个辅助角色,上世纪90年代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地出现在各大高考毕业生的志愿填写参考书上,如火如荼地不断增多,不断扩招,加上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民办高等教育很快将会尽占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中,以独立学院为主力,一个个品牌不断打响。一般的重点大学都会“例行”附上一两间独立学院为不太高分的学生提供教育机会。当然,在民办教育不大成熟的国度里,自然是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的例子,而且不少。民间舆论上也有大量不同的声音,有人表示对民办教育支持,也有人说民办教育使得本科大专的含金量降低,更是有人说民办教育利用学生的前途,家长的血汗钱作为很多企业赚钱的机器。显然,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一个补充,自然是扩招的急先锋,即使公办教育不扩招,只要多一间民办教育机构,就算是整个高等教学的扩招。目前在国人的心里中总对民办教育存在一些偏见,民办教育本身的不完善和国家对民办高校毕业证的调整也让很多家长学生感到高昂的学费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加高的受益,反而比有国家补贴的公办教育差很远。国家口口声声地说要大力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资金上却没有给民办高校提供优厚甚至是一点的经费支持,就连附属于公办大学的独立学院也没有权利向公办大学申请经费,反而每年要向公办大学缴纳一定的“公办大学名称使用费”,高教司26号文件更是对独立学院规定了更多的限制而非权利(比如,规定从2008年以后独立学院颁发的学位证必须冠以独立学院全称),鼓励民办教育实际已经变成了一纸空文。从实质上看,跟该公办大学的特定专业(如农业,理工,航天,外语类的公办大学)没有太大相关性的民办高校实质也只能是“冠名”经营,它凭借的只能是一些出名的民办企业家或公办大学的前几个名字的声誉来维持生源的。根据我个人的了解,目前民办高校占高等教育的30%,国家预计是发展到60%。民办高校在国外其实不会遭到歧视,有一些更是得到别人的敬重向往。美国的一些私立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民办高校能否在这个有公办性质的计划经济转变过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浓厚的文凭决定前途和追求关系,竞争激烈的国度里艰难地度过难关,这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正方观点 (109)

大学继续扩大招生究竟利大于弊

VS
反方观点 (79)

大学继续扩大招生究竟弊大于利

辩手:2 ( 加入 )
 
辩手:1 ( 加入 )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人敢发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2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法则里物极必反道理大家都懂,所以肯定弊端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2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大学越容易,中国教育制度对"潜在天才"的扼杀愈弱.这些人,才能在大学里,这个更容易承认一技之长的地方大展宏图,不会被饥寒所迫而远离学术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2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现在看来,高中阶段的教育漏洞比较大,大学所接受的教育往往不是来源于繁重的课务.
大学扩招,普及素质教育,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也正如[正方 爱因思源]所说,更容易承认一技之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4-12-23 02:25 , Processed in 0.0526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