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大家都不信,这是因为受到了那些江湖术士的误道,而且对心理学不太了解,看来我得多说一些了.
先说说中国人取名的几种方式(因为我对国外不太清楚),中国人取名一般是由长辈取的,大多从以下几个角度:1是从正面取,寄托了长辈对后代的希望,例如屈原,他在<离骚>中说到:"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是从反面取,希望子女平安,例如在农村还有些地区喜欢用比较难听的字眼,他们相信名字越贱,将来越有出息.3是人云亦云,这种情况更少,但也有,那些人往往缺乏知识文化,喜欢取比较偏僻的字眼以显示自己不是没文化;或者取农村常用的名字,什么花啊,富啊,福啊都常用;或者请别人代劳,更有甚者,找算命先生之类.
再就是说说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注意,人的行为也在研究范围之内,因为人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体现.
然后给出几个名词解释:1.语言与行为都是人的一种“体态”,只不过是高度组织化了。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调控人的外在肌肉就形成了“体态”。(1)语言的解释:语言是通过声带和口舌等相关肌肉的高度组织化,发出有规则的声波,不同的声波被赋予不同含义,就构成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则是把不同含义的声波用符号记录下来,这个符号就是书面语言。(2)行为的解释:行为则是在心理支配下产生的各种动作,这些行为具有一定的含义并发挥一定的作用。体态除了语言和动作之外还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最明显的是人的“心灵的窗户”----眼神。人们主要通过体态变化来推测和探知人的心理变化和作用,他是心理运动的外观。2.需求是生物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心理上的反映。动物总是趋向于保存和完善自我,现实一旦不能立即提供保存和完善自我的条件,心理就会产生要满足这个条件的要求,需求就这样产生了。需求的产生是生物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动机是指心理指引行为要达到的目标。需求是动机产生的前提。3.意识和潜意识(这个大家听的比较多,就不多说了)只是注意在外界的干预下,人也可以把潜意识转化为意识,例如通过心理访谈知道自己的丧父或丧母心结。潜意识虽然难以唤起,但仍然发挥作用,不自觉的改变人的行为。潜意识的库存远远大与意识的库存。表现在当前作用上就是潜意识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意识,意识只是潜意识和意识的“冰山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