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308|回复: 0

《树芽快报》2013年1号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0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赖仲da 于 2013-7-20 11:42 编辑

※※※※※※※※※※※※※※※※※※※※※※※※※※※※※※※※※※※
※                                 ※
※         ≡≡≡ 树芽 ≡ 快报 ≡≡≡                   ※
※          (T R E E  B U D S  K. B)             ※
※                                 ※
※         2013/0 1(第〇〇一期)              ※
※            二〇一三年七月创刊            ※
※                                 ※
※   《树芽快报》为科普类刊物,登载哲学、科普等方面稿件,欢迎大 ※
※ 家来稿,投稿邮箱:http://s.zhouzan.com                                ※
※                                                                                ※
※            ◆赞◆助◆单◆位◆            ※
※   现在暂无赞助单位,欢迎联系各单位我们独家冠名或赞助我们        ※
※※※※※※※※※※※※※※※※※※※※※※※※※※※※※※※※※※※


                           蛋疼的宇宙

                            *赖仲达*

    首先我们知道,宇宙是由一个叫做“奇点”的引力点爆炸而产生的,这是现
代物理学的一条公认的猜想。就宇宙膨胀这个事实,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看,
这或许可能是正确的一个结论。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个思想,大家就会
发现我们整个宇宙简直让你蛋疼。
   
    让我们先看看这个宇宙的组成部分吧。首先我们知道,整个宇宙所占的部分
分别为普通物质、暗物质、暗能量。我们的普通物质在宇宙所占的百分比大约是
4%,其余的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了。暗能量所占的比例大约是73%,暗物质占
宇宙总物质的90%以上。如此庞大的数据,让我们不免产生一个疑惑:这些“暗
”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不幸的是,科学家对这个问题毫无所知。暗能量
究竟是什么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暗物质也非常奇妙,现在我们只知道宇宙中的黑
洞和中微子属于暗物质。
   
    从这个角度来讲,宇宙就是一个沉浸在黑暗的大水池里。首先说说暗能量的
构成我们就会大吃一惊,因为它的出现明显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暗能量是一种
正能,它分布在宇宙的各个区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能量。首先最初暗能量的机
制出现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里,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大遗憾:爱因斯坦
从自己的方程里面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宇宙不应当保持稳定的状态,而应当
变化。爱因斯坦并为意识到这个现象的意义,反而带入了一个宇宙常数,使方程
保持稳定。当然,埃德温哈勃发现宇宙膨胀之后,爱因斯坦追悔莫及的删除了常
数项。
   
    现在,值得一提的是,爱因斯坦宇宙常数项反而或许存在了。因为宇宙产生
了暗能量,这表明宇宙常数可能是负数。那么,暗能量当时在爱因斯坦的方程中
是一个与引力的产生相互作用的因子,我们可以这么看:假设考虑诺特定理,引
力是负能,暗能量是正能,那么正能和负能应该成矢量对称(引力作用和普通力
作用是成负向量的,根据向量加法宇宙总能量为0)。于是爱因斯坦便将其看做
是引力产生的机制,将其带入自己的方程中(其虚拟质量记做Mn)。
   
    众所周知,在广义相对论里面整个宇宙是弯曲的,时空的弯曲波动产生引力。
那么,暗能量是产生引力也就是时空弯曲的机制,所以暗能量总是缠绕在大星体
附近而螺旋方式旋转。暗能量是我们宇宙动力的源泉,没有暗能量宇宙就不会产
生引力,它是我们宇宙的总动能。然而,如果考虑它是一种正能的话,则又出现
了新的疑点。
   
    如果把正负两种能量看做矢量对称,那么它们必然要遵守诺特定理——即对
称对应着守恒。自然,正负能量的对称对应着能量守恒定律,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情。然而,如果我们观测现在的宇宙数据,就会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根据19
99年一个天文小组对Ia超新星的观测预示着宇宙在加速膨胀。众所周知,加速度
对应着一个力,那么就说明宇宙存在一个正能量的力,大过了引力的收缩,使得
宇宙加速膨胀。经过认定,这个能量就是暗能量。
   
    那么,这样就预示着,宇宙正、负能量压根儿不对称。根据之前的 理论,
这预示着宇宙能量不守恒。能量守恒定律是不能被违反的,那么,有什么办法可
以解决呢?我们可以参考弦理论的机制。弦理论允许能量逃逸到其他宇宙(平行
宇宙),导致能量不守恒(暂时),这或许可以解决现在的困难。
   
    然而,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表示有一种正能量 从其他宇宙逃逸到我们宇宙
来,那么这能量就必然产生引力与其抵消。这或许说明,我们宇宙终究被抵消?
这就是大抵消理论。关于宇宙终结现代科学有两种方式:大挤压和大坍缩。这两
种方式可以看做正能和负能在宇宙大范围内超过另一方而到达极限。然而大抵消
理论呢?恰恰位于两者中间,宇宙可能会因为正负能量的守恒而被抵消。这么说
来,宇宙就有了三种终结方式。
   
    现在我们的宇宙能量是不守恒的,这是一个令人奇怪的事实。这可能暗藏玄
机。或许我们的宇宙根本就不是大爆炸产生的,也许150亿年前那次爆炸就只是
一次平行宇宙膜之间的碰撞。你或许说有什么证据?因为我们发现了许多在宇宙
创生时期的大星体,这些星体的年龄很大。并且就现在美国航天局传回来的宇宙
微波背景辐射图像,上面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黑洞,有科学家预计这是在大爆炸之
前产生的。总而言之,现在科学精确测量的反而失去了说服力,这个宇宙可真够
让人蛋疼的。

                           智慧掌握在愚人手中

                                 *吴秋铭*

    为什么电影里最高的智慧总是掌握在那些愚钝的人手中?这其实是一个世界
范围的文化现象。

    许三多和功夫熊猫

    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突然走红,占据了无数家庭的电视屏幕。而让
从十几岁的中学生到耄耋老人,纷纷中了“兵”毒的,是一个缺心眼的士兵许三
多。

    许三多自幼怯懦,不懂最基本的人情世故,在村子里从来就是被嘲笑、欺凌
的对象。当了兵以后他却以看似愚钝的执著取得了成功:听了班长老马随随便便
的一个命令,就兴致盎然地修了一条石子路,于是被调入钢七连;为了不让班长
史今失望,刻苦训练,从“孬兵”成长为尖子;为了一句“不抛弃,不放弃”,
他挺过苛刻的考验,成为顶尖部队老A的一员……

    尽管看起来不那么机灵,可是许三多却比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同伴更懂得人生
的真谛。他那句循环论证式的名言——“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
很多有意义的事儿”触动了很多观众的心。

    2008年夏天热映的好莱坞动作大片《功夫熊猫》演绎了另一个愚钝者成功的
故事。这只熊猫原本整天只是跟着父亲卖汤面,机缘巧合被指定为神龙大侠。它
又馋又笨,完全不能与虎、鹤、猴、蛇、螳螂五位师兄师姐相比。可是当师兄师
姐们被大反派雪豹轻松击败之后,熊猫却从一卷无字秘籍中悟到了“无招胜有招
”的道理,终于打败了雪豹,拯救了师傅和村民们。

    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像许三多和功夫熊猫这样“傻人有傻福”的故事比比皆
是。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里的阿甘、
阿来所著的茅盾文学奖作品《尘埃落定》中土司的傻儿子、托尔斯泰名著《战争
与和平》中的皮埃尔都是如此。他们的愚笨行为最后总被证明是无比智慧的选择。

    疯癫与真理

    为什么作家们要把最高的智慧赋予那些愚钝的人呢?这其实是一个世界范围
的文化现象。

    在中国,春秋时期的老子就非常反感那些能说会道的聪明才智之士,主张人
们都傻一点——“绝圣弃智”。孔子也曾经把一个唱着歌疯疯癫癫从车前经过的
人当作是大哲,想要向人家请教。《愚公移山》的故事更是把不知变通、搬山不
止的愚公树为典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还有一大批貌似疯癫的世外高人、菩萨
和高僧,最著名的大概要数济公活佛了。

    在西方传统中,人们根深蒂固地认为人处在疯癫状态之中时能够进入超感觉
的世界,能够看见常人所不能看见的真理。早在希腊时期,疯癫就被认为和天才
相关,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有许多“
宫廷愚人”的角色。尽管他们经常处于令人发笑的配角地位,但当剧中主角因偏
离理性而忘乎所以、茫然不知所措时,总是他们用十足愚蠢的傻瓜语言说出凡夫
俗子不敢说的真话或富有哲理的狂言。

    把愚人视为圣人在俄罗斯居然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在十月革命以前的俄罗
斯,几乎每一个城镇和村庄都有被称为“圣愚”的人存在。他们行为乖张,举止
疯狂,神态痴癫,大多衣不蔽体,居无定所,在外人看起来与流浪汉没什么两样。
圣愚多为文盲或识字不多,常语无伦次,更无逻辑性可言。但据说圣愚都具有某
种神秘的力量,他们身上常常会有神迹的出现。他们可以通灵,可以预言未来,
甚至可以治愈疾病,担负着精神导师一样的作用。同时,圣愚也会惩罚、诅咒那
些不尊重他们的人,让灾难降临到他们头上,因而在俄国传统社会中,上至王公
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基本上对圣愚都是既尊敬又畏惧,就连历代沙皇中也有很
多人对圣愚礼遇有加、言听计从。

    跳大神的遗产

    我们就要问了,为什么世界各地都有愚人、疯人掌握智慧这种观念呢?人类
学家们认为,这可能与一种影响广泛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有关。

    萨满教就是“跳大神”,东北人常用这个词来嘲笑疯癫痴呆的人。可不要小
看了“跳大神”,这可是一种曾经广泛流行于美洲、澳洲、欧亚大陆北部的原始
宗教。那些“跳大神”的巫师是人和神沟通的使者,能代表人向神祈福、消灾除
病、消除妖孽,是人与鬼魂交往的中间人。他们要想与神灵进行沟通,必须能够
进入一种癫狂状态。所以,成为巫师的人常常是神经衰弱或癫痫患者,习惯于靠
直觉办事,性情敏感而多变。

    也许正是从这种原始宗教中,人们形成了一种观念:发疯或者愚行就是在与
神灵沟通,神经兮兮的疯子和愚人就是掌握着神的智慧的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
步,萨满教早已被基督教、佛教等等更为完善的宗教所代替,可是它的某些观念
却保存了下来,甚至在鄙弃宗教的科技时代,人们仍然相信智慧掌握在愚人手中。

    这样说来,无论是功夫熊猫、还是许三多,都是从原始社会那些疯疯癫癫跳
大神的巫师脱胎而来的。
    (转自《大科技》)

                        数学考试总不及格的数学大师
   
                                  *李愚*

   1822年12月24日,法国洛林一个叫Dieuge的小村庄里,铁矿主雷利曼的女儿玛
德琳产下一名男婴,孩子的父亲曾是位冶矿工程师,为逃避法国大革命后的极端
政治团体巴黎公社的通缉,从巴黎逃到这里,隐姓埋名做起了矿工。

    雷利曼是个性格彪悍的洛林人,女儿玛德琳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那个保
守的年代,她就以敢在户外穿长裤不穿裙子而闻名。她凶悍地管理着那些身强体壮
的男矿工们,但当遇到这位从巴黎来的工程师时,她破天荒地被软化了,明知对方
是死刑通缉犯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嫁做他妇,还为他生了7个孩子,这个在平安夜出
生的男婴是他们爱情的第五个结晶。不幸的是,这个结晶刚降临人世右脚就残障,
需要拄着拐杖才能行走。夫妇俩给这个“命运的弃儿”取名埃尔米特。

    埃尔米特身上流的一半是祖父和父亲智慧聪明、崇尚理想的血统,一半是外公
和母亲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强悍血统。然而,这个看起来似乎注定要成为一个卓
尔不凡之人的男孩,却打小就是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总爱跟老师辩论,尤其是一些
基本的问题;还特别讨厌和痛恨考试,他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写到:“学问像大海,
考试像鱼钩。老师老要把鱼挂在鱼钩上,鱼又怎能在大海中学会自由、平衡地游泳
?”

    老师看他考试总是考不好,就用木条打他的脚,他更恨死了。他后来这样写到
:“达到教育的目的是用脑,又不是用脚,打脚又有什么用呢?打脚可以使人头脑
更聪明吗?”他的数学考试总是特别差,其实他的数学并不是真的那么差劲,只是
他认为“数学课本是一滩臭水,是一堆垃圾。数学成绩好的人都是些二流头脑的人,
因为他们只懂搬垃圾”。

    在抵触考试的同时,他又花大量时间看数学大师如牛顿、高斯的原著,他认为
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数学的美”,才能“饮到数学兴奋的源头”。年老时回顾少
年时的轻狂,他如此写到:“传统的数学教育要学生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学习,
训练学生把数学应用到工程或商业上,因此不重视启发学生的开创性。但数学有它
本身抽象逻辑的美,如在解决多次方方程式里,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感。数学
存在的价值不只是为了生活上的应用,也不应沦为供工程和商业应用的工具,数学
的突破仍需要不断地去突破现有格局。”

    尽管找到了“数学的美”,也饮到了“数学兴奋的源头”,但埃尔米特的数学
考试依然一团糟。他的表现让父母很是忧心,他们把他送到巴黎的路易大帝中学。
然而,他仍然无法把自己塞进数学教育的窠臼,面对那些细微繁琐的计算,他每天
都痛苦得要死。

    巴黎综合工科技术学院的入学考每年举行两次,埃尔米特从18岁开始参加,考
了4次都名落孙山,而每次都是因为数学考不好。这期间,他差点因为崩溃而放弃,
好在他遇到了一位很好的数学老师李察。李察老师对他说:“我相信你是自拉格朗
日以来的第二位数学天才。”拉格朗日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在数学、力学
和天文学三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尤以数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被称为“数学界的贝多芬”,他所作的“求根近似解”被誉为“数学之诗”。但埃
尔米特光有天分还不够,李察老师说:“你需要有上帝的恩典,与完成学业的坚持,
才不会被你认为垃圾的传统教育牺牲掉。”李察老师的话让埃尔米特备受鼓舞,他
一次又一次地落榜,却仍继续坚持应试。第五次,他总算以吊车尾的成绩通过了考
试。

    埃尔米特刚在巴黎综合工科技术学院读完一年,法国教育当局忽然下了道命令:
肢障者不得进入工科学系。天生右脚残障的埃尔米特只好转投文学系。文学系里的
数学要容易得多,但他数学考试依然不及格。有趣的是,他在法国数学研究期刊《
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杂志》发表的《五次方方程式解的思索》震惊了数学界。一个文
学系的学生,一个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的学生,竟然破解了困扰多少一流数学家30
0年的难题,这说起来就像天方夜谭一样,让人难以置信。

    僵化的数学教育给这个具有开创性的天才带来了无边的苦难。跌跌撞撞进了大
学的埃尔米特却差点儿毕不了业,每次考不好都是因为数学那一科。好友勃特伦帮
他补习学校要考的数学,才使“对数学的开创性研究中毒很深,热爱得无法自拔”
的埃尔米特以及格边缘的成绩毕业。

    1846年,24岁的埃尔米特好不容易从大学毕业了,却考不上任何一家研究所,
考好的科目还是数学。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找了一所学校,当了个批改学生作业
的助教。这份助教工作他一干就是25年,尽管这25年的时间里他发表了代数连分数
理论、函数论、方程论等等,尽管他已名满天下,数学程度远超当时所有大学教授,
但由于不会应付考试,无法继续深造,外表残废又没有耀人学位的埃尔米特只能继
续批改学生作业。

    1871年,49岁的埃尔米特被巴黎大学聘为教授。此后25年,法国的大数学家几
乎都出自他门下。光阴流转一个多世纪,我们无从得知埃尔米特在巴黎大学课堂上
的授课方式,但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在他的课程里,没有考试。

    数学是埃尔米特一生的最爱,但数学考试却是伴随他一生的噩梦。不过,这无
法改变他的伟大,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代数几何学家:共轭矩阵是他先提出来的,
五次方程式的通解是他先解出来的,自然对数的超越数性质是他第一个证明出来的
……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贝尔在其对历史上的数学伟人的回顾里,这样描
述埃尔米特:“历史上的数学家,愈是天才,愈是好讥诮,讲话愈多嘲讽。只有一
个人例外,那就是埃尔米特——他有真正完美的人格。”

    晚年的埃尔米特曾这样写到:“三角几何是永恒的、不朽的。自然界里没有任
何一个东西是绝对的三角形。但是在人的脑中却存在着完美、绝对的三角形,去衡
量外面的形形状状。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三角的总和就是180度,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三角形的最长边对应最大角。这些三角几何的基本特性,不是人去发明出来或想象
出来的,而是人在懵懂无知的时候,这些三角特性就存在,并且无论时空如何改变,
这些特性也不会改变。我只不过是一个无意中发现这些特性的人。三角几何的存在,
证明有一永久不改变的世界存在。”

    1901年1月4日,79岁的埃尔米特离开了他曾如此深爱着的数学王国,这个“有
真正完美的人格”的数学天才一定是在上帝的安排下进了天堂,因为他再也没有回
来。
(转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0年第10期)

                          光速为什么不变的一个猜想
                              
                                *赖仲达*
   
    大家知道,如果根据洛伦兹变换,可以得出一个光速不变的假设,即光速在惯
性系中不变。如果考虑这个假设,洛伦兹变换才成立。然而,光速不变的实质是什
么?在此,我有一个猜想。
    首先,大家知道能量始终是守恒的,能量只允许转换,不允许创生,其总量守
恒。为此,我们假设光子也具有守恒定律,即光子的能量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
只能不断的转化和与其他能量碰撞而损耗,其总量不变。一束光中任意一个光子在
惯性系中一秒内的能量保持不变,每个光子能量互不相同但都如此守恒。由此,由
于E不变,从而其所对应的频率不变,而考虑
    波长=h×波速/E,
    在E不变的情况下,波长亦守恒,从而波长频率在条件下皆不变,则光速不变。
    如果考虑这个猜想,光速不变的确得到了一个解决。然而,如果考虑弦论,弦
论允许在一个宇宙中能量不守恒,这意味着光速可能变化。
    (来自赖仲达 新浪博客)

                     英国殖民地为何遍布全球
                           *张博文*

    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是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版图最为辽阔的殖民帝国。自古以
来曾经出现过许多伟大的征服者,比如创建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创建蒙古
帝国的成吉思汗等等,他们的帝国与大英帝国相比无不相形见绌。究竟要多么大的
野心和智慧才能建立如此辉煌的功业?英国人自己的回答让人吃惊:“我们似乎是
在“心不在焉”中征服和殖民了半个世界”。

    英国人的私人殖民公司

    自从15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后,西欧各国掀起了海外殖民的狂热浪潮。西班
牙和葡萄牙两国君主花费大笔资金,派出大批的军队和传教士,远征海外,一旦取
得成功,立即把所征服或侵占的土地宣布为王室所有,并由政府直接任命的官员负
责管理。这种由国家出钱出人向海外拓殖的方式,显示出强大的威力,西班牙和葡
萄牙很快在盛产金银的美洲占据了大片的殖民地,搜刮大量财富,一时兵强马壮,
称雄世界。

    英国当时还是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看到西班牙从美洲运回大把大把的金银,
也很想分一杯羹。无奈囊中羞涩,根本没钱支付殖民探险的费用。怎么办呢?英国
国王决定利用一下不列颠民族的冒险精神。

    他们授权英国的探险家们成立私人殖民公司,到亚洲和美洲去开拓殖民,向他
们颁发一纸“皇家特许状”,许诺他们如果能生存下来,就可以在自己建立的殖民
地上拥有种种开发、管理和贸易垄断特权,除此之外什么也不给。他们只能自力更
生、自我发展、自生自灭。你绝对想不到,仅仅这么一纸空文,就足以让无数做黄
金梦的商人、冒险家鼓起万丈豪情,奔向海外寻宝探险。1606 年,伦敦的 21名商
人从国王那里取得在北美洲北部地区殖民的皇家特许状,成立弗吉尼亚公司,集资
运送了几百名移民到北美洲,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殖民地。

    没有政府出资和保护的拓殖充满了艰难险阻,供给不足以及欠缺经验使早期边
疆开拓者大都因历经苦难而撒手人寰。1623 年,英国皇室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
移民到弗吉尼亚的6000 人中有 4000 人已死去。但这阻挡不了那些渴望发财的渔民、
农夫、士兵以及不安分的乡绅前赴后继,奔向远隔重洋的陌生土地。在弗吉尼亚占
领地,公司组织其成员开办种植园种植烟草、茶叶等产品,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就获
得丰厚的利润,吸引了更多人投资。在其后的100多年中,英国人在北美先后建立了
13个殖民地。除此以外,英国还在西印度群岛、印度等地也建立了一些殖民地或殖
民据点。

    到17世纪初,英国大部分贸易都为各种私人殖民公司所掌握。非洲公司操纵着
与西非地区的贸易;东印度公司意在垄断与印度、香料群岛以及东方的贸易;弗吉
尼亚公司则独占美洲地区的贸易。巨大的移民浪潮正涌向北美大陆和西印度群岛,
大英帝国的雏形依稀可见。

    私人产权的诱惑

    为什么一张写了字的纸就能让英国不花一分钱,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呢?
这显然与私人产权的激励有关。

    西班牙人到海外开拓殖民,是国王出钱和策划的,征服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出
产也都归国王所有。殖民者在殖民地的政治生活中没有什么发言权,恐怕也没有什
么积极进取的动力。国王对殖民地也只有一个要求,搜刮得越多越好。所以西班牙
的殖民地往往都是资源掠夺型,将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积累的金银和矿藏劫掠干净之
后,只留下一片赤贫。

    而英国国王尽管抠抠搜搜只给大家发了一张纸,一分钱不出还想沾点儿便宜,
但这张纸承认了探险家和殖民者的产权。他们只要成功地开发了殖民地,就能从中
获得成百上千倍的垄断收益。这种私人产权的诱惑促使英国殖民者勇敢地到未知世
界开拓。

    由于没有国家的支持和保护,英国的私人冒险者必须避开强大的西班牙人和葡
萄牙人的势力范围,只能到人口稀少、矿产资源贫瘠的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由于
殖民地的权益属于殖民者们自己,北美殖民者们虽然也为英国掠夺了大量的财富,
却绝不会涸泽而渔,势必要进行生产性开拓,与葡萄牙、西班牙对殖民地只顾掠夺、
杀戮,不重视开发迥然有别。这也是英国殖民地能长久存在,而且经济发展水平通
常较高的原因。

    于是,英国在无数私人的冒险中迅速强大,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欧
洲霸主。到 1763 年,英国已经建立了以北美殖民地为中心的殖民帝国,一时间风
光无右。

    殖民地原来是政府的负担

    然而20年后,志得意满的大英帝国却骤然从全盛的巅峰跌落下来,几乎被打回
原形。

    与欧洲列强的多年较量,使英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为此,英国开始试图
增加北美殖民地的税收以偿还债务。可是殖民地是私人冒险家建立的,英国政府并
没有出资,只给过一张“许可状” ,殖民者代表的是殖民地利益,而不是宗主国
利益。所以北美13个殖民地从一开始就实行了高度的政治自治,此时坚决不服从英
国收税的要求。双方矛盾逐渐激化,最终战场上见分晓,英国人被打败。1783 年9
月, 北美的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大英帝国转眼支离破碎,在北美仅仅
保有加拿大、纽芬兰等几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地方,以及其他一些小据点。当时的许
多人认为英国将继西班牙和荷兰之后沦为一个二流国家。

    然而,令等着看笑话的欧洲各国大跌眼镜的是,尽管英国在政治上失去了那13
块殖民地,与它们的贸易往来却没有断绝。战争结束仅仅几年时间,英国对北美的
贸易就超过了以往最高水平。英国的政治家们一下子大彻大悟:原来殖民地根本没
有必要紧紧攥在手里,只要英国能够在世界上畅通无阻地自由贸易,殖民地独立不
独立根本没关系。

    想通了这个道理,英国政府顿时对殖民地扩张失去兴趣。19世纪初期到中期的
不少英国人恨不得把殖民地都甩掉。中产阶级攻击经营殖民地耗费太大而毫无用处。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写道,殖民地是一个代价昂贵的负担。就连首相迪斯累里也曾
经说:这些讨厌的殖民地,真是套在我们脖上的磨石。

    比如冈比亚和黄金海岸这两块殖民地,其商业税收远远赶不上行政开销,英国
议会几次建议缩小殖民地规模或将其完全抛弃,只是由于皇家海军需要海军据点,
才最终保留下来。著名的英国首相巴麦尊(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那个) ,还曾
经拒绝在非洲阿比西尼亚建立英国殖民地,他说“我们所要的是贸易,土地对于贸
易并不是必须的。 ”他也不赞同法皇拿破仑三世瓜分埃及的建议,明确表示: “
我们并不想要埃及, 就像一个脑子正常的人,……并不希望拥有沿途客栈一样。
他所要的只不过是这些客栈对他开放,当他来到时,客栈会向他提供羊排晚餐和驿
马等等,如此而已。 ”

    而英国两次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也主要是在中国进行自由贸易,并不打
算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费了半天劲也仅仅割走了一个香港。 它甚至还担心清
政府垮台,社会动乱影响自由贸易,多次出手相助。相比较而言,沙俄前后从中国
割走了150万平方公里,日本更是恨不得整个把中国灭掉,在经济思想上显然比英
国差一个档次。

    打破垄断缔造 “日不落帝国”

    然而,一方面英国政府对殖民地感到厌烦,恨不得将一些已有的殖民地弃之如
敝屐;另一方面大英帝国的“海外属地”却在以每年 10万平方英里的速度增加。

    难道英国政府口是心非吗?不是,英国政府的确在诚心诚意地发展自由贸易。
它甚至取消了那些手握“皇家特许状”在殖民地实行贸易垄断的殖民公司,允许所
有的英国商人到殖民地自由贸易。但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打破垄断比当年发
给少数人的“特许状”激发了英国人更强烈的冒险和扩张的热情。

    商人需要扩展贸易,工厂主需要开拓市场, 银行家需要投资场所,移民渴望
得到更多的土地,传教士期待传播福音的天堂,殖民地官员希冀建功立业,贵族子
弟期盼提升军职……没有了垄断的限制,这一切都变得可能了。澳大利亚发现金矿
的消息刚传出,成千上万的人便上了征途,玻利维亚有一处可以推销纺织品之地的
消息一传出,马上招来了一个曼彻斯特的经纪人,锡兰办咖啡农场有利可图一经证
实,立刻吸引了伦敦的投资。

    没有英国政府制定的任何计划,也不劳官方出马,这些欲壑难填的英国人已经
奔赴世界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插上英国旗。比如有个叫罗德斯的家伙,17 岁就跑到
南非创业,不到20年就成为南非钻石和黄金巨头。他梦想把整个南部非洲联合到英
国国旗下,然后把从南非开普敦到北非开罗的殖民地连成一片,建立起纵贯非洲大
陆的殖民帝国。1887 年,他发起成立了“英国南非公司” ,利用与土著酋长订立
欺骗性条约和武力威胁等手段,很快占领了一大片新殖民地,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罗
得西亚,即今天的津巴布韦,升起了英国国旗。

    对殖民地不感兴趣的英帝国常常是被动地将任意妄为的子民捞回来的殖民地收
入囊中,急速膨胀。到19世纪末,英国的殖民地已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每时每刻
都沐浴在阳光之下。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陆地,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都处于英国女
王的治下。

    作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殖民帝国,英国政府对殖民地似乎总是心不在焉,最初
根本拿不出资金支持殖民事业,后来又大彻大悟,把殖民地当成累赘。可是靠着私
有产权和破除垄断,英国激发了全体国民对外扩张的潜能,终于成为“日不落帝国”。
    (选自《大科技 百科新说》2009年第6期“历史新说”)

No SHUYAK.B0001

◇◇树芽网(s.zhouzan.com)(欢迎大家访问树芽网)(树芽网欢迎您)(s.zhouza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4-12-22 22:28 , Processed in 1.3614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