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科技语录:
查看: 283|回复: 0

《呦,科学!》杂志2013年第2期发上来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2 18: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赖仲da 于 2013-3-22 18:04 编辑

###########2013年第2期总第2期##########
#############(呦,科学!)##############
有科学电子杂志社网络出刊.2013年3月9日创刊
########本期出刊日期为2013年3月22日######
主编:司马一  订阅投稿邮箱:cctvzms@163.com
####################################
卷首语:)
好桶与破桶
*内地嘎嘎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 两头,其中一个桶子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 缺。在每趟长途的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桶子, 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 又裂缝的桶子到达主人家时,却只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 主人家。当然,好桶子对自己能够送满桶水感到 和你自豪。破桶子呢?对于自己的缺陷则非常羞 愧,它为只能负起一半的责任,感到非常 难过
。 饱尝了两年 失败的苦楚,破桶子终于忍不 住,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 道歉。”“为什么呢?”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 惭愧呢?” “过去两年,因为从我这边一路的漏水,我只 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 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子说。
挑 水夫为破桶子感到难过,但他又充满爱心地 说:“我们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 开的花朵。” 他们走在山坡上,破桶子眼前一亮,看到缤 纷的花朵,开满路的一旁,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 下,这景象使它开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 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 了!
破桶子再次向挑水夫道歉。 挑水夫温和地 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 有花,好桶子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呢?我明白你 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 花种,每当我从溪边挑水过来,你就替我一路浇 了花!”
“两年来,这些 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 桌。如果你不是这个样子,主人的桌上也没有这 么好看的花朵了!”
每个人都有缺点,要看你如何运用。这位农 夫善于利用破桶子的缺点,就跟人做事情一样, 其实也可以善于利用缺点。 当缺点可以利用时,你反而不认为它是缺点 了,所以人与人在一起,不能完全只看别人的优 点,在意别人的缺点,应该去包容他人缺点。领 导者使用人才既要注重用其所长,又要做到 化“短”为“长”。(转自文章阅读网)
#############呦,科学!###############
丁肇中:基础研究是社会发展原动力
*冯丽妃 潘希
“今天,人们似乎还和两百年前一样面临着同 样的问题:当我们还未解决能源、疾病、人口过 剩等困扰社会发展的燃眉之急时,到底应不应该 建造卫星探索广阔宇宙,或者发明加速器去探索 微观宇宙?”

月18日,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3届院士大 会上,诺贝尔奖得主、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大 会特邀报告《科学与发展》的开头就抛出了这样 的问题,引发全场来自60多个国家500余名科学 家的深思。 丁肇中说,德国物理学家与哲学家克里斯托弗· 希腾贝格两百多年前提出:发现一种治牙痛的办 法只要花费很短时间,且比发现另一个星球对大 多数人来说更有使用价值。那么,为什么要作基 础研究呢? 对此,丁肇中的回答是:虽然从根本上,作出 重大基础发现的科学家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而非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才探索世界奥秘的,但这 些成果依然惠及全人类。他表示,从上世纪初开 始,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就在推动社会不断 进步。
事实上,我们正享受着由基础研究带来的 前所未有的技术成果,如通讯、电脑、医疗等诸 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基础科学研究大多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经 费消耗巨大,并且短时间又根本看不到任何成果 。国际空间站太空磁谱仪(AMS)就是一项这样 的研究。”丁肇中说。 作为AMS计划的总主持人,丁肇中表示,宇宙 中的反物质与暗物质等议题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 。因此,AMS实验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占宇 宙空间90%的暗物质,其次是寻找由反物质组成 的宇宙。 该工程集合了15个国家、60个研究机构、近6 00名一流物理学家的合力,才在2011年5月由美 国航天飞机“奋进”号送上国际空间站开始搜集资 料。
然而,其最终能否完成预设的研究任务,多 久完成研究任务,都还是未知数。 丁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由于基础科学研 究的风险,才使当今科学界对于研究项目的开设 存在巨大争议:是支援“无用的”基础科学研究, 还是将资源集中于技术转化和应用研究? 他表示,很多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技术 和经济方面具有竞争力,就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立 即产生市场效益的实用性技术,才能使经济持续 发展。然而,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这种观点目光 短浅。
丁肇中说:“如果一个社会将自己局限于技术 化,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研究不能发现新的知识 和新的现象,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可以转化了。技 术的发展生根于基础研究,没有基础研究和教育 方面的投资,发展经济的实用主义途径是不可能 持久的。”
“基础研究的原始动力是人类的好奇心,而基 础研究是新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原动力。”丁肇中说。(转自中国科学网)
#############呦,科学!############### 上帝粒子获新的证据支持 是物质质量之源
*高芳
上帝粒 子获新的证据支持 是物质的质量之源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14日发布公 告称,对更多数据的分析显示,该中心 去年宣布发现的一种新粒子“看起来越来 越像”希格斯玻色子。
CERN去年7月4日宣布,该中心的两个强 子对撞实验项目ATLAS和CMS发现了同 一种新粒子,它的许多特征与科学家寻 找多年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
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 子的存在,其他粒子都已被实验所证 实,只有希格斯玻色子未得到确认。 由 于它极其重要又难以找到,故被称为“上 帝粒子”。 根据最新公告,科学家分析了比去 年的研究多两倍半的数据,计算新粒子 的量子特性以及它与其他粒子之间的相 互作用,结果“强有力地表明它就是希格 斯玻色子”。
但CERN表示,目前还无法判断它到 底是标准模型中的希格斯玻色子,还是 其他理论预测的好几个最轻的玻色子的 组合。要弄清这个问题,还需要大型强 子对撞机搜集更多数据,对各种衰变模 式进行分析,“找到这个答案需要时间。”
希格斯玻色子得名于英国爱丁堡大 学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他预言了这种 粒子的存在。假设中的希格斯玻色子是 物质的质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 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 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转自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长志杰格物吴水清的博客,有删改)
#############呦,科学!############### ###科学小说栏目 ######科学小说可不是科幻小说哦,具体度娘###
波动的时空(连载)
(二)
*赖仲达
不用说也知道是谁,“黑帮老大”来 了。德思利吓得一下子摊到椅子上。 那个教授看到德思利,向他走过来。 德思利吓得面如土灰。
“你,不不,不要打我!”
那个教授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 来,继而说到:“你坐起来。” 德思利勉强附着椅子坐了起来。 教授微笑了一下说,“你只要回答我的 问题,我就保证你就没事。” 德思利哪里还敢说不,马上点头。
教授拿出一份文件,翻到中间页数, 德思利看到有许多题。在此时,教授 发话了: “问你,什么叫做不确定性原理?” 以前有讲过,德思利在两年时间内掌 握了量子力学。这个量子力学的主心 骨,不确定性原理他还不会?马上他 就答了出来: “一个粒子的共轭量不能被完全确定。 若对其中一种越确定,另一种就越不 确定。这两种不确定的乘积不能小于 普朗克常量。”
教授追问: “这种不确定性可以用什么来描述?” 德思利一想,这也太简单了吧?当 然,他是不敢说出来的,于是随口说 到:“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
教授激动万分,又出了几个方程,德 思利很轻易的解决了出来。此时德思 利有些莫名其妙,这黑帮老大干嘛?
就在想的时候,教授掏出一份文件, 郑重地说: “我是剑桥大学的高级教授,如果你同 意,我校将接纳你为研究生,学费全 免,每个月还有一千元补助,怎么 样?”
德思利突然愣住了。好半天才反应过 来:“你不是黑帮老大啊?” 教授听到这里,开心的笑了:“如果不 是我这‘黑帮老大’,你能进剑桥 吗?”指指桌子上的文件:“把它签 了,明天来学校105办公室报告!” 德思利这才反应过来,连连道谢。就 这样,德思利开始了他的光辉之路。 (待续)(转自科学小说网)
#############呦,科学############### #
银河系中可居住类地行星可能比想象中更近
*Everett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可居住的类地行星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近,低质量恒星周围存在的行星数量相当庞大,根据“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的数据(如图),黄颜色表示小于1.4倍地球半径,绿色表示行星半径介于1.4至2.0倍地球半径,暗示了银河系中可居住星球距离我们不仅较近,而且数量也较多,M型红矮星周围可以形成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Ravi Kopparapu介绍:“我们现在估计如果对距离地球最近的十颗M型红矮星或者其他低质量恒星进行搜索,应该可以发现大约四颗可居住的行星。这还是一个保守的估计。”Kopparapu针对本项研究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了他对低质量恒星周围可居住行星的计算模型,这些恒星系统包括了数量庞大的红矮星。由于红矮星周围的行星世界具有较短的轨道周期,因此科学家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这些行星的轨道数据,比如公转周期等。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红矮星周围的宜居带较大,其性质在一些方面与类太阳型恒星相似,这意味着观测它们显得更加容易些。Kopparapu认为离地球最近的可居住行星的平均距离大约在7光年左右,这是我们先前估计值的一半,在距离地球8至10光年左右的低质量恒星系统中,我们应该能发现三颗在大小上与地球相近的行星,而且它们还处于可居住带上。
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科学家分析了3987颗的M型红矮星,考察这些低质量恒星周围宜居带上到底存在多少颗大小与地球类似的行星。这项研究起于1993年,但现在的天文学家小组在这一基础上开发一种新的模式,甚至可确定可居住带上存在的水分子和二氧化碳信号,允许他们确定新的可居住星球。(转自中国科学网)
#############呦,科学!############### #############广而告之!############### 征稿启事
我刊征稿,希望大家能够把好的科普作品、科学小说、科学小品文等等拿来投稿。投稿邮箱:cctvzms@163.com。 (广而告之栏目由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独家冠名。)
#############呦,科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大科技

GMT+8.8, 2024-12-22 21:06 , Processed in 0.0778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