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科灵模式之环境分析
专业上的环境分析包含多个要素,运用时不宜拘泥,故不一一详解,此从对模式影响重大的几个方面向大家交代一下。
科灵从《大科技》而来,成员多为大科技粉丝,布局分散,依附于大科技官方论坛这个网络平台,这使其本身带有一定的传媒性,有生力量充足;以山大威海分校为辐散中心,高校资源的运用成为它的潜力矿。巨大的空间同样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扬长避短是我们从环境两面性出发而贯穿于整个模式构建过程的宗旨。
科灵并非一个单纯的网络组织,但其在要素分布上的特殊性让我们必须要先以研究网络组织的方法去研究它。这个特点将在后面几部分中充分显现。
网络组织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它能使成员在最大范围内共享资源和交换成果。但跨域协作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用得好,皆大欢喜,用得不好,便是组织运作的致命点。
易趣中国总经理吴世雄在06年中国网络用户突破一亿时,就很清醒地认识到,数据并不代表市场本身。同样,截至07年12月突破两亿大关的中国网民数量并不意味着凭借网络手段进行科学普及的春天已经到来。
不管我们对科灵成员的分布层级做了怎样具有前瞻性的规划,结合科研特点与中国国情来看,中高等院校的学生必然成为科灵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分析这个人群的特点是环境认识的一大要素。
中国07年研究生教育招生42万人,在学研究生120万人,毕业生31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66万人,在校生1885万人,毕业生448万人。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0万人,在校生2000万人,毕业生530万人。
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40万人,在校生2522万人,毕业生788万人。
全国初中招生1869万人,在校生5736万人,毕业生1964万人。
普通小学招生1736万人,在校生10564万人,毕业生1870万人。
特殊教育招生6万人,在校生41万人。
幼儿园在园幼儿2349万人。
这个庞大的人群,是科灵吸收对象、服务对象和后备军的主要来源。
吴世雄摇头的是网民中占一定比例的学生用户并不具备购买能力,而面对巨大的学生资源,科灵应当叹息其中仅有少部分能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参与科灵活动,而学生面对的升学或者就业压力更成为他们开展科灵项目的巨大阻碍。不能及时有效地交换信息,跨域协作使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有序性大打折扣。想要突破桎梏,化弊为利,就要有科学的模式作为操作指南。
在分析科灵发展可能性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国家宏观政策提供的巨大空间。02年已有科学普及法出台,为大众科学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十六大期间又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是相关节选: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任务:
———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大幅度增加。
———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提高科技频道、专栏制作传播质量,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形成一批在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出版机构。
———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培育、扶持若干对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
措施:
…….
———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
《大科技》借助这股风飞势甚好,科灵当紧接而上。
另外,与科灵高校资源开辟方案密切相关的是一份叫做《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文件,其中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分析相当透彻——
…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模式。
…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出现群体突破态势;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日益深入;科技发展“寓军于民”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日益紧密。
……
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力量,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特别是有望摘取诺贝尔奖桂冠的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来源,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主要基地
……
改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加快实现资源共享……支持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以上形势是我们敢于放手做科灵的基础,亦作为人迹分析过的科灵存在的可能性的补充。
|
|